電動汽車創業公司奇點汽車計劃,明年年中推出首款產品,到2020年開設電動卡車工廠,每年生產多達50000輛電動卡車來滿足國內需求。福田汽車、日產汽車、比亞迪和吉利也先后計劃在中國推出電動卡車。
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競爭中的汽車制造商也越來越多,奇點汽車認為是時候投資電動貨車和卡車了,這才能走出自己的路。隨著電子商務蓬勃發展,該公司認為政府對汽車的環保監管會越來越嚴格,同時政府會出臺大量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而市場對輕型卡車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強勁。
奇點汽車聯合創始人沈海寅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認為中國即將出現電動商用車革命。在很多方面,未來可能是商用電動汽車會比客用電動汽車先發展起來。”
奇點汽車將于明年年中推出首款電動汽車,希望到2020年開設電動卡車工廠,并能迅速將年產量提高到50000輛。沈海寅設想了兩個主要發展方向來吸引電子商務和物流公司:一個方向是小型的城市內運輸車,大小與福特全順或豐田海獅一樣;另一個方向是載重2噸以下的運貨卡車。
電動卡車的增長勢頭可能會成為電動汽車發展的轉折點,該公司希望首先是在中國推廣而最終走向全球,讓更多人接受并且愿意使用電動汽車。目前特斯拉和其他電動汽車制造商正在努力推廣客用電動汽車。
上海咨詢公司AutomobilityLtd的負責人、前克萊斯勒高管BillRusso表示:“這是一個新的方向。電動車在運輸和物流服務車隊中的優勢會變得明顯。”
電動汽車原有的問題例如電池的高成本和繁瑣的充電需求,但這些問題對于電動卡車來說卻不明顯,總運營成本反而會比用汽油或柴油便宜。
BillRusso表示,因為卡車路線可以提前預知,那電池可以設計得更小、更好的布置充電站,電動卡車的時間表也可以靈活部署,而且卡車通常全天候運行,可以實現規模經濟。
福田、日產和比亞迪也加入競爭
據知情人士透露,總部位于北京的北汽福田是中國最大的6噸以下輕型卡車制造商,該公司也在尋求進一步發展電動貨車。
8月,一群福田汽車高管在東京銀座附近的一棟矮小辦公室里召開會議。他們希望開發一款有競爭力的小型快遞電動車,所以來日本找一位已從日本汽車制造商退休的資深工程師提建議。
兩位參與會議的知情人士表示,這些高管認為日本的迷你汽車技術可以為低價貨車提供良好的基礎,希望工程師能夠設計出一款售價低至人民幣5萬元(7,225美元)的產品。
知情人士表示:“這是自去年年底以來福田汽車第二次咨詢這位工程師,他們對這件事很認真。”
福田汽車的代表拒絕發表評論。福田在市場上推出了一些電動商用車,但銷量仍然不高,去年僅售出約800輛。
雖然電動卡車可能沒有特斯拉的電動汽車這么吸引公眾眼球,但是許多汽車專家長期以來一直認為這個發展方向很合理。
專家認為,電池電動技術由于電池重和行駛范圍的限制,運用在短途卡車中更有成功的可能,因此對行業急于走向遠程電動乘用車的方向持懷疑態度。而預先確定或至少可預測路線的城市內交付貨車和卡車市場潛力就會更加大。
去年,在中國出售的電動輕型商用車(包括全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數量約為20萬輛,約占6噸以下卡車市場的6%。
日產汽車公司是中國首家通過與東風集團合資開發電子卡車產品線的全球汽車制造商之一,該公司相信對輕型電動卡車的需求將在四到五年內翻兩番。其合資企業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的目標是到2022年將其電動商用車銷量提升六倍至90000輛。
日產汽車的合作伙伴雷諾汽車也走類似的發展方向。雷諾汽車與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的新合資企業計劃在明年開始,在兩年內推出三款電動送貨車。
股神巴菲特支持的比亞迪和吉利在市場上也推出了一些電動卡車和面包車,盡管銷量仍然比較低。
政府補貼和環保政策促進電動卡車市場發展
電動卡車的增長與中國中央及地方政府推動電動汽車的努力密切相關,這些公司都在推動國內汽車產業,而中國目前在內燃機技術方面落后于全球競爭對手,但是發展電動汽車或許可以成為領先的市場,并且也是應對未來能源不足的方式。
國內中央政府提供的補貼高達10萬元,這些補貼措施都推動了這一轉變。日產最受歡迎的電動商用車東風D94貨車,有資格獲得中央和地方政府承諾的高達約8萬元的綜合補貼,因此購買價格大約減少了三分之一。
包括北京、上海和廣州在內的近二十多個城市已經對進入市中心的化石燃料卡車實施限制。例如,去年北京開始在上午6點至晚上11點禁止重型卡車進入市中心,明年將對柴油和其他一些商用車輛進一步限制。
一位日產中國的高管表示:“我們現在的焦點是電子卡車,因為很快市中心可能只允許電子卡車和電子貨車出入。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我們看到電動送貨車的前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