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一條地鐵線路1號線的蓮花站正在迎來一次擴建。
9月26日,一輛橙色的挖掘機在蓮花站地鐵口旁進行施工,這個兩周前才剛剛動工的公交樞紐在十月份即建成。小型工地一側被擋板三面圍住的是蓮花站地鐵北三、北四出口,在整個工程施工完畢后,這座建成于1995年的地鐵站將增加面積約2500平米的站廳,高峰期間的站廳蓄客能力也將得到大幅度增加。
2014年改造方案初次公示后,蓮花站的改造工程終于在2018年6月正式開始動工。
這是出現在上海一角的小型施工現場,在中國多個城市,類似的市政工程正在快速增加,一些城市的市政設計院不得不為大量涌來的新項目趕工趕點。
自2018年7月以來,一系列來自政策層的措施和發聲不斷釋出,以期扭轉2018年上半年表現不佳的基建投資。國家發改委披露的1-8月數據顯示,基礎設施投資增長4.2%,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5.6%。
政策指向了“基建補短板”。補短板的方向包括了貧困地區基礎設施、交通骨干網絡特別是中西部鐵路公路、干線航道、樞紐和支線機場、重大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而從目前已經顯現出的跡象看,由國家戰略支撐的大型鐵路、公路建設以及新城鎮化推動的市政建設受到了更多青睞。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牛犁對經濟觀察報表示,這絕不是新一輪的刺激,而是此前既定的基建規劃由于多種原因,在上半年沒有得到很好地推進,目前只是想方設法讓基建投資回歸到正常狀態。“目前的情況看,基建回暖還只是區域性的,未來也很難重演此前大規模刺激政策時的基建投資景象。”上海同豪土木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股東董事周宗濤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在9月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當前國內外形勢錯綜復雜,穩投資特別是穩住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是穩住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今年以來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有些地方基礎設施投資同比下降,這對產業升級、帶動消費和促進就業帶來不利影響。針對這種情況,必須采取措施穩住投資,抑制下滑勢頭。”
跡象顯現
蓮花站所在的1號線是上海第一條開通的地鐵線路,這條地鐵同時也使得上海成為中國第二座擁有地鐵的城市。自上海始,從東至西,中國各大城市上演了一波又一波的地鐵建設熱潮。
地方對于地鐵的熱情來自于多個方面,一方面地鐵作為現代城市的骨干,不僅滿足了大量出行需求,同時,諸多城鎮化項目也會逐步沿著地鐵線路的蔓延而展開;另一方面的原因,則是地鐵等軌道交通項目的巨大投資對經濟增長所具備的帶動效應。
一位西部城市地鐵公司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在一個城市每年的重大項目投資中,地鐵投資普遍能占到三分之一的比重,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年份,地鐵投資則能占到接近二分之一的比重。
在2017年年中至2018年年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一些城市的地鐵軌道交通項目一度陷入停擺的狀態,一些城市已經提交的地鐵規劃也因與財政實際和經濟需求不匹配等相繼被否。
但進入2018年8月,以長春、蘇州等地的地鐵規劃接連獲批,西安等多個城市的地鐵規劃已經上報待批。
不僅僅是地鐵,此前一批被各類審批限制的公路基建項目也有加快釋放的跡象。在中國南陲的廣西,公路工程設計機構已經開始在熬夜趕寫投標書,為即將到來的大量工程做好準備,而為了趕上投標進度,負責為標書蓋章的工作人員不得不24小時呆在公司。
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的規劃,至2020年底,廣西的高速公路要突破8000公里,而2017年底,廣西高速公路里程還僅為5259公里,這意味著在三年時間里,廣西每年要建成近1000公里的高速公路。
從2018年7月至今,包括青海、廣州在內的多個省市均下達了今年的重大項目投資計劃,計劃投資規模達到數千億元;鐵路投資也有重回高位的趨勢,目前已經開工的項目正在被要求加速推進。
在周宗濤看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能看到有加速跡象的是一些有國家戰略支撐的重大工程和一些城市的市政設施。他說,“目前在具體的業務層面尚未感覺到有大幅度增加的跡象,更多的是區域性的恢復,主要是云南、廣西等地區,大幅度增加可能還需要再等一等。”
補短板,補哪些?
在這些跡象背后的是政策層不斷的發力:從2018年7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開始,包括發改委、交通部、財政部等多個部委均就穩投資數次表態。
政策的意圖指向了基建投資補短板,“圍繞補短板、增后勁、惠民生推動有效投資的措施”,在今年7月份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補短板具體是指哪些領域?9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明確提出,要緊扣國家規劃和重大戰略,加大“三區三州”(三區”是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區;“三州”是指甘肅的臨夏州、四川的涼山州和云南的怒江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基礎設施、交通骨干網絡特別是中西部鐵路公路、干線航道、樞紐和支線機場、重大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生態環保重點工程、技術改造升級和養老等民生領域設施建設。
9月18日由國家發改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中,發改委基礎司副司長馬強表示,下一階段納入重大儲備的項目將會符合“三個突出”的要求,其一是突出骨干通道的建設;其二是突出國家重大戰略的支撐;其三是突出打通最后一公里。
9月27日交通運輸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中,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對交通基礎設施補短板工作做了進一步的表述:主要是著力補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的短板,補農村交通發展方面的短板,補運輸方式方面的短板,補區域協調方面的短板,補新型城鎮化方面的短板,補存量基礎設施方面的短板。
在牛犁看來,目前中國交通基建,特別是西部的交通基建與發達國家還存在很大差距,一些省會城市與其他省會城市尚未連接,因此在公路、鐵路等工程上還有很大建設空間;此外,包括綜合管廊、地下設施在內的市政設施建設也有很大的建設潛力。
資金支持
讓周宗濤印象深刻的是,在2014年年底,他所參與的團隊曾經在一晚上為一家設計院出了15000張設計圖紙——周宗濤所在的同豪土木公司以橋梁設計軟件為主業,在一些設計復雜的立交項目上,利用計算機設計出圖效率要遠高于人力,因此一些設計院會將出圖業務外包給周宗濤所在的同豪土木公司。
如此密集出圖的原因之一是:項目留給設計院的時間并不多,整個設計流程需要在兩個月內完成。
這樣緊鑼密鼓的場景是中國此前基建的常態,以特大橋梁為例,中國只需要3年的時間甚至更短即可完成一座特大橋梁的修建,在一些發達國家則可能需要10年的時間。
資金是支撐這一速度的重要原因,而寄希望于目前基建投資能夠重回軌道,資金是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此前的基建熱潮得益于財政資金和金融系統互相配合,其中來自銀行系統的各類資金成為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支撐。但是在目前的情形下,財政資金則被寄托了更多的期待。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目前正在推進的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資金主要來源于財政資金,主要是通過財政政策搭配PPP的模式推動。
一些數據也顯示了這樣的跡象,以被認為是目前基礎建設的主要財政支撐的專項債為例,在今年上半年,總計1.35萬億元的年度專項債計劃累計發行僅為3673億元。進入下半年,專項債發行快速增加,僅8月發行專項債就達到5266億元。按照財政部的要求,剩余的額度將會在10月前全部發行完畢。
在9月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總理李克強表示:“要加快項目前期工作,推動盡早開工,同時形成項目儲備和滾動接續機制。工程建設是有持續性的,要防止必要在建項目停工緩建造成的‘大起大落’,這樣不僅違背經濟規律,而且會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相關部門要協調配合,引導金融機構支持補短板項目建設,避免因資金斷供出現工程爛尾。”
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地方政府要將專項債券已籌資金加快落實到補短板項目。要有序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積極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建設。
財政部門提前一個月開始發力。8月14日,財政部下發《關于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工作的意見》,其中要求各級財政部門應當會同專項債券對應項目主管部門,加快專項債券發行前期準備工作,項目準備成熟一批發行一批。加快發行進度。今年地方政府債券(以下簡稱地方債券)發行進度不受季度均衡要求限制,各地至9月底累計完成新增專項債券發行比例原則上不得低于80%,剩余的發行額度應當主要放在10月份發行。
但在金融體系的支撐上,目前還尚未出現明顯的轉變。東部省會城市一家城商行的分行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在過去的9個月時間中,這家銀行的公司部門幾乎處于停擺狀態,貸款額度極為緊張,接下來的小半年時間,這家銀行對公貸款業務額度只有2-3億元,這一狀況至目前仍未出現任何改變。而在過去,該銀行提供的資金占市地方投融資平臺融資總額的20%-30%。“目前我們在爭取多給小企業提供貸款,希望能夠通過普惠金融爭取到更多的貸款額度”,該負責人表示。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
西部一市交通運輸管理部門的相關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出了擔憂,他發現一些地方對于基建的熱情正在逐漸消減,這是此前鮮見的情況——以往基建也曾有過短暫的放緩,但僅僅是由于資金不足造成的,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也會想盡辦法尋找資金。
造成這種跡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各類審批日漸嚴格,包括基本農田紅線、環保等審批增加了項目前期審批的復雜程度,一個例子是其所在市的一條公路的審批已經拖延了兩年,截至目前仍未完成。
在最近的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中,此前一些支撐中國基建高速增長的條件出現了變動的痕跡。“基建不會像以前一樣保持百分之二十幾的增速,也沒有那么多錢了”,祝寶良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在牛犁看來,目前對于基建的重視只是希望投資能夠回到一個合理的區間,比如10%的增速,或者是8%-9%的增速也是可以接受的。“沒有什么新一輪的基建熱潮,這是一個需要厘清的問題,目前在說的推動基建投資是指之前已經規劃好的投資,但是在今年沒有得到很好落地的項目”,牛犁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政策層也無意于再來一次“大水漫灌”。在9月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總理李克強強調,“穩投資不是要走過度依賴投資的老路,但也不能不要投資。事實上我們在基礎設施、民生等領域還有不少短板,當前要聚焦補短板、調結構,積極擴大有效投資。”
事實上,政府希望看到的有效投資不僅僅只有基礎設施。9月21日,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召開制造業投資形勢專題座談會,機械、鋼鐵、石化、紡織、建材、有色等多個行業協會組織參會。根據國家發改委披露的信息,此次座談會討論了如何優化行政審批、降低企業負擔、拓寬投融資渠道、引導企業技術創新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