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匯市場營銷副總裁何長春認為:從長途運輸來看,車貨匹配APP并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物流園的信息化、物流公司的篩選才是對園區、車貨的促進。信息化并非簡單的WMS和TMS的集成,而是信息+實體+服務的結合。
2014年起,關注物流行業的人更多了。不管To C或To B,最終的導向都是加速行業的優勝劣汰。“其實物流行業很苦,需要行業外的人聽到物流的聲音”,天地匯市場營銷副總裁何長春告訴億歐網。
天地匯成立于2013年6月,總部位于上海,是家專門針對全國物流園區網絡化經營管理的互聯網公司,致力于打造數據驅動的物流生態平臺。天地匯目前有400多人,其中運營就有大約200人。2014年,天地匯拿到第一筆投資;2015年7月,談妥第二筆投資。在業內,天地匯有一定的的影響力,不過對于C端用戶而言,與熟知的順豐和四通一達相比還很陌生。
太亂!物流園急需整合
事實上,對于B端用戶,物流園集各項功能于一體,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集貨,輸送等都需要經過物流園,其在整個運輸鏈條上是重要一環。
但目前,不少物流園面臨著流通慢、集貨卸貨效率低、現場管理無序的問題。大批司機處于產業鏈末端,很難影響到物流產業鏈,整合只能自上而下入手。
對于上述情況,天地匯曾發布產品“園區通”:
1)針對園區實行透明管理和連接,將不同園區的發貨量實時顯示,促進物流快速運轉;
2)增強園區集貨能力,部署信息化;
3)整合商務、配送、倉儲等,淘汰無序的公司,促成生態。
如何保證優勝劣汰?何長春的看法是一旦園區得到有效管理,優劣自顯,拖沓的物流公司自然會被淘汰。
至于拓展速度,何長春說,2014年他們做到了16億元,希望2015年的平臺交易額突破40億元。如果按照現在的貨運量來看,目前最大的三個市場依次是廣州、上海和天津。
園區整合后,有什么變化?
龐大的行業基數卻沒能促使物流高效運轉,其中一方面是多數物流從業人員在素養上的水平不強,另一方面是物流行情不好,2015年貨源數量明顯下滑。
根據官方的說法,整合后最大的變化或許在于效率和管理。卡車駕駛員和車主的平均配貨時間將下降到6-8小時,園區還提供為車主買車貸款、金融租賃等服務。
多數行業中,如果想做成閉環都需要加入金融一環。通常來說,部分物流企業的規模難以承擔墊資的巨大壓力,而天地匯通過和銀行以及其他如隨行付之類的公司合作,根據會員管理、交易記錄和信用管理系統為物流企業進行背書,打通金融、支付環節。
拿什么拯救從業者?答案是從信息化入手
如果像開始的觀點那樣,車貨匹配并不能為從業者帶來太多價值,那物流園區的正確走向在哪?答案或許是園區的信息化建設。
目前,億歐網了解到天地匯已經和即將進入29個屬一級物流節點的城市(考量國家經濟總量和運營成本得出),整合物流園區占地15000畝,其中最大的1500畝,最小的80畝(未來將擴至120畝)。
天地匯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徐水波曾表示,目前中國貨物運輸行業分為公路、鐵路、海運、空運、管道運輸等幾大模式,其中公路運輸的貨運量占到總數的79%。以B端角度出發,在何長春看來,全國約有100萬家物流公司,4000萬-5000萬物流從業人員,而物流產業作為服務業,并沒有太多話語權。
天地匯把自己定位為公路港(物流園區發展的一種高級形態,管理、生態、連接三者并存),但何長春認為其實更多的是發展過程的不同,無論稱謂如何,雙方實質上都是為了物流更好的演進而存在。
車貨匹配?然并卵
除了有關物流園的問題,何長春的另一個觀點是:同城的車貨匹配APP能將物流高效運轉,但長途運輸的車貨匹配APP并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雖然2015年以來,基于整合貨物目的的車貨匹配創業項目增多,貨車幫、小牛物流都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但在部分傳統物流人眼里,常見的APP并沒有戳中痛點。
為什么這樣說?物流中最痛的不過是車多貨少,供大于求。而車貨匹配APP要么和以往行業狀況相同,顯示出的貨源不足以供司機選擇;要么采用談項目的方式推進,與傳統物流公司無異。何長春對億歐網表示,談貨相當于采買運力,按照這個邏輯就不存在車貨匹配一說。
不做匹配還能怎么做?天地匯的打法是整合物流園,整合后的物流園:
1)相當于批發市場。貨主可以直接購買運力,不需要APP而進行實地考察;
2)相當于社區。在B端貨主進行生產制造后為貨主和運力提供置換場所;
3)相當于4PL(Fourth Party Logistics),不實際承擔具體的物流運作活動,為第三方提供咨詢、規劃、物流信息系統、供應鏈管理等活動。
何長春告訴億歐網,在園區中20%是小工廠客戶,80%的貨主發貨、生產單一,天地匯只需要在線上將3PL、B端進行整合。而通常車貨匹配APP只能整合整車而不能解決零擔問題。
其實物流園的信息化,不是簡單的WMS(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和TMS(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的集成,而是需要信息+實體+服務的結合。真正的改進,還需要更多園區的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