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至12月1日,我國許多省市遭遇嚴重霧霾,遼寧、河北、河南、北京、西安等省市都受到較大影響。一時間,各大網站、微博、朋友圈被霧霾刷屏,受霧霾影響的地區出現了口罩脫銷、空氣凈化器購買熱等現象。
西方諺語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樣,重度霧霾的形成亦是如此。每年秋末冬初,秸稈焚燒成為霧霾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雖然各地明令禁止秸稈焚燒,但秸稈利用率低下,卻導致焚燒秸稈的現象屢禁不止。
11月16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環境保護部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 《通知》)。其中指出,“進一步推進秸稈燃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加快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以及“積極開展秸稈-沼氣-沼肥還田等循環利用。力爭到2020年,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 秸稈焚燒火點數或過火面積較2016年下降5%”。“倘若政府拿出發展純電動汽車一半的精力解決秸稈焚燒問題,狀況也絕不會如今日。”采訪中,一位汽車行業專家這樣表示。
記者了解到,以秸稈制備沼氣,再提純成為天然氣成為燃料,是秸稈利用的一大途徑。讓商用車“吃”秸稈,或許可為提高秸稈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貢獻出自身力量。
■商用車“吃”秸稈 國外早有應用
斯堪尼亞在卡車、客車采用替代能源,尤其是生物燃料應用方面已有30年經驗。斯堪尼亞中國執行董事何墨池向《中國汽車報》記者介紹說:“用秸稈以及其他有機廢物制成沼氣,再進一步提純為天然氣,作為卡車和客車的燃料,斯堪尼亞早已有應用。斯堪尼亞的最終目的是降低污染物與碳排放,所以斯堪尼亞會推動生物燃料的應用,主動聯系制造生物燃料的公司,尋求合作,這其中也包括中國的生物燃料公司。”
據了解,瑞典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的以沼氣為燃料來源的重型車輛。以沼氣為燃料來源的商用車,可滿足歐Ⅵ排放標準,相比歐Ⅱ排放標準的傳統燃料商用車,有害氣體排放量可降低95%以上。
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姚春德也表示,用秸稈以及其他農作物剩余物制作沼氣,再轉化為商用車燃料,從技術角度來講完全沒有問題,且具有諸多優點。“焚燒秸稈不僅污染環境,而且浪費了許多有機質。如果把秸稈制成沼氣,沼泥可以還田做肥料,沼氣提純為天然氣供商用車使用,或者利用沼氣發電,給電動車充電都是可以的。既有效利用了秸稈中的能量,又不會污染環境,一舉兩得。”姚春德告訴記者。
■產業化之路難點突出
《通知》指出“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疏堵結合、以疏為主的原則,完善秸稈收儲體系”。禁止焚燒秸稈是“堵”,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是“疏”,在秸稈制作商用車燃料這一鏈條上,有幾個重要環節需要疏通。
首先,秸稈的收集就是一大難點。與西方國家大型農場制不同,我國的農業具有規模小、分散化的特點,因此機械化作業受到局限,秸稈收割、打捆設備不夠普及。大部分情況下,糧食收獲之后,秸稈還長在土壤里,如果農民一個個割斷處理,費時又費力。“還有一點,秋收之后很快又要種冬小麥了,這中間的時間間隔非常短,如果不很快處理掉地里的秸稈,冬小麥就無法播種。所以農民更愿意燒秸稈,因為速度快。”姚春德說。
其次,成本投入是另一大難點。秸稈的體積大,需要卡車來運輸,運輸費是一大成本。用秸稈發酵制作沼氣,需要建設合格的沼氣池、鋪設沼氣輸送管路、安裝沼氣池溫控裝置等,需要資金。沼氣生成之后,由于沼氣是含有多種氣體的混合物質,要提純為商用車燃料,還需要專門的設備,這也要成本投入。沼氣提純之后,還要壓縮、運送到各個加氣站,這個過程也需要資金。“現在秸稈的利用率很低,大部分還是被焚燒了。因為秸稈的收集、運輸、再處理,整個過程成本太高。”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顧問杜芳慈對記者說,“如果收割機在收糧食的同時,也把秸稈處理一下,比如打捆、壓實,運輸也更便捷。這一系列的措施都得到完善,整個過程產業化,最后計算一下,用秸稈制造的商用車燃料的價格,并不比柴油貴,那就可以發展。”
■秸稈燃料有優勢 希望國家重視
用秸稈制作商用車燃料有很多優勢,許多業內專家都希望能充分利用好秸稈。姚春德對記者說:“我很希望國家支持秸稈做生物燃料,這是符合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方針的。”姚春德表示,電動車自身雖沒有排放問題,但是我國發電主要靠燒煤,燒的煤越多,排出碳氧化物也就越多,空氣污染就越嚴重。而如果用秸稈制造商用車燃料,就能減少對煤炭的過度依賴。“把秸稈的綜合利用像重視電動車那樣重視起來,焚燒秸稈的問題就解決了,空氣一定會有所改善。”姚春德說。
商用車行業專家楊再舜表示,電動車廢舊電池的回收處理仍是一大問題。希望國家可以拿出一部分精力、一部分補貼來鼓勵其他的生物燃料。楊再舜說:“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應將其他生物能源也納入到補貼范圍內。秸稈制成的沼氣亦屬于新能源,理應給予鼓勵、補貼。”
陜汽全資子公司、西安蘭德新能源汽車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佳表示,把鼓勵新能源汽車片面理解為鼓勵電動車,無形中會壓制了其他替代能源的發展。從市場角度來說,只要企業使用節能減排的燃料,就應享有國家補貼,這樣既有利于替代能源發展,也有利于環境保護。如果國家鼓勵用秸稈制造天然氣,陜汽亦會積極采用這類生物燃料。王佳表示:“對于商用車企業來說,不管是傳統石化天然氣,還是用秸稈制成沼氣再提純生產的天然氣,只要達到車用標準,就可以作為燃料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