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現代物流成為互聯網+的風口上一個熱門行業,投資者扎堆青睞,甚至有專家預估下一個估值150億美元的企業必將誕生在物流行業,這跟其巨大的市場體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但是,羅計物流認為,想擠入這個風口,借力而上,首先要解決最基本也最難纏的行業痛點之一——貨車司機找貨難的問題。
貨車司機作為貨運的主體之一,其生存現狀非常糟糕,尤其是城際貨運,因為牽涉到的因素非常復雜,業內難以做到標準化,這就給司機運輸帶來很多監管上的灰色地帶,也給貨車司機們帶來運輸秩序方面的混亂。
除了行業秩序問題,貨車司機面臨的最根本的問題,是貨源不足、運輸信息渠道較少或不暢的問題。
物流園區中介是貨車司機獲得運輸信息的一個主要途徑,所以他們一般趴窩在物流園區,通過付給中介費用來領取任務。而每個任務都需要付給中介100-300不等的費用。這在無形中便為貨車司機增加了貨運成本,有司機直接調侃,信息黃牛猛于虎,其中包含不盡無奈。
而且,這些貨運信息也是需要排隊的,為了獲得一個活兒,有時候等上三五天都是常事兒,吃住都在車上,工作環境非常艱苦。
為了節省成本,很多司機便在載重量上做文章,往往超載嚴重,造成很嚴重的安全隱患。目前這種現象司空見慣,司機們也很無奈。
貨車司機還面臨一個高空駛率的問題。物流企業往往局限于面對面的熟人交易模式,這樣就大大減少了個體司機的貨運機會。很多時候,司機拉著貨去、因為信息的不及時、不對稱只能空著車回,給貨車司機帶來高昂的貨運成本。若要避免在返程時空駛,貨車司機往往要到貨場找中介(黃牛)獲得貨主信息,中介費用,再加上油費、過路費、超載罰款等成本使得運輸利潤微薄。
兩會期間,政協委員徐冠巨就曾提到,全國貨車的空載率在40%左右,存在巨大資源浪費。
而這個數字背后,是中國近2800萬個體貨車司機踽踽求生的生存現狀。
貨車司機的現狀直接將需求指向了高效的貨運信息整合上。因此羅計物流等基于LBS的貨運O2O平臺應運而生,旨在通過移動互聯網整合社會閑散運力,聚攏、分類、梳理和挖掘貨運信息,實現貨與人的高效匹配,從而為貨車司機、貨主、物流公司提供一個三方共贏的平臺。
羅計物流通過“羅計找貨”、“羅計找車”兩個APP和PC端的貨主版羅計物流智慧平臺為司機和貨主提供一個“互聯網+物流+車輛”的智慧信息平臺,可以直觀而迅捷的實現司機與車主之間的互補和互通,有效避免空駛率、節省時間和人力成本。
羅計物流基于大數據所搭建的智慧信息平臺,作為一種創新的智慧物流模式,可以有效解決用戶痛點,實現平臺優化。至于未來能夠走多遠,還需要貨車司機、車主等用戶主體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