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突傳重磅消息,東風公司與長安汽車合并事宜中止。
6月5日,東風股份(600006.SH)發布公告稱,本公司接到間接控股股東東風公司通知,東風公司暫不涉及相關資產和業務重組。本公司正常生產經營活動不會受到影響

同日,長安汽車(000625.SZ)發布公告稱,公司接到兵器裝備集團通知,兵器裝備集團收到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通知,經國務院批準,對兵器裝備集團實施分立。

其汽車業務分立為一家獨立中央企業,由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國務院國資委按程序將分立后的兵器裝備集團股權作為出資注入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本次分立后,公司間接控股股東將變更為汽車業務分立的中央企業,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化。分立重組不會對公司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構成重大影響。
這意味著兵裝集團旗下的汽車業務將由國資委直接管理,根據兵裝集團官網顯示,主要涉及汽車業務單元包括長安汽車和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前者以整車業務為主,有引力、啟源等多個品牌,后者主要業務范圍在汽車零部件、汽車銷售與服務、汽車物流等。
目前,國資委網站未更新央企名錄,而對于獨立的汽車業務是否更名與相關負責人,目前尚未可知。
管理融合難題:東風與長安體系龐大(合計年銷超500萬輛),品牌重疊(如嵐圖與阿維塔)、技術路線差異(東風重固態電池,長安強智駕)及地域文化沖突,整合成本遠超預期。
轉型緊迫性:國資委要求央企“聚焦主責主業”,新能源單獨考核壓力下,分立方案能更快響應市場變化。長安2024年新能源銷量為73.4萬輛(+52.8%),東風2024年新能源銷量為86.1萬輛,增速更快(+64.4%),分立可避免互相拖累。
長安升級的戰略意義:長安(原正廳級單位)由二級子公司升格為國資委直管一級央企,與一汽、東風(副部級單位)平級,決策鏈路縮短,利于快速推進智能化(如“北斗天樞2.0”L4計劃)及新能源出海(2024年出口53.6萬輛)。
央企改革路徑轉變:從“合并做大”到“分立做強”
來源:央廣網、21世紀經濟報道、卡車信息網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