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商用車圈的年會接踵而至。細數下來,已經有7家重卡頭部企業召開了商務年會。
年年開年會,今年大不同。
今年年會,各家商務年會不僅舉辦的規模龐大、展出的產品也多,甚至連商務大會的名稱也改了,變得國際范兒,廠商與經銷商,廠商與供應商,廠商與服務站,廠商與媒體,廠商與客戶,相互之間的關系也變了。
從以廠商為中心,到廠商從世界范圍內匯聚價值伙伴、凝聚發展合力,以應對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
卷價格、卷產品、卷服務、卷流量,這變化背后所蘊含的意義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第一大不同:商務年會改名,升級為全球合作伙伴大會
以前叫商務年會,今年7家頭部企業里,除福田汽車最早于2016年以集團身份將2017商務年會更名為全球伙伴大會外,一汽解放、濰柴亦將商務年會改名為合作伙伴大會,并冠以全球之名,中國重汽、東風商用車的商務年會則更名為合作伙伴大會,只剩下江淮汽車、陜汽重卡仍然沿用商務年會的名稱。
當然,年會名稱也跟年會主題相關。不同年會主題,名稱亦不同。
那么,為什么越來越來多的廠商,要將商務年會為什么要改成合作伙伴大會?
第二大不同:大變局下產業鏈關系重構!謀共贏
我們首先來看看各企業歷年年會都會請哪些人參會。這里面有供應商、經銷代理商、服務商、備品商、客戶代表、專用車企業、金融、媒體等領域代表。
近些年,各大廠商價格戰輪番上演,下游產業鏈也唇亡齒寒。價格戰的背后,隱藏著車企與產業鏈合作伙伴之間的緊張關系,在日益激烈的存量市場競爭中,越來越多的廠商意識到,他們與經銷商/服務商/備品商等合作方之間的關系已經不再是簡單的買賣、至上而下的關系,而是逐漸演變成一種更為緊密、更為復雜的一體化合作伙伴關系,他們是同一個利益鏈條上不同的利益主體,休戚與共。
廠商需要賦能渠道,并與供應商構建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這種關系基于風險共擔和利益共享,激勵供應商投入研發和工藝優化,方能控制好商品品質和成本優勢,提升整體價值鏈的競爭力。
加快廠商命運共同體關系建設,共贏合作理念的樹立是多方能夠共同發展的關鍵,通過合作實現互利共贏,才能讓整條產業鏈更具競爭力。產業鏈競爭力的強弱也將成為當下以及未來廠家制勝的關鍵。
“合理定價”與“品質保證”的終極訴求需要達到某種平衡,單純依靠低價不足以維持長久優勢,齊心協力在技術和用戶體驗上不斷創新的企業,既能為上下游沿鏈企業創造合理的利潤,又能為用戶帶來真正的價值,產業鏈才能維持健康長遠發展。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