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從東吳證券《電動重卡專題:電動化加速,看好重卡車企厚積薄發》研報附件原文摘錄)
空間:滲透率有望達到25-30%,有翻倍空間
本部分核心回答以下問題:
1、電動重卡細分應用場景有哪些?
2、自下而上拆分,電動重卡滲透率天花板幾何?
3、樂觀/中性/悲觀情況下滲透率如何演繹?
4、哪些細分場景電動化會加速?滲透率提升節奏如何看待?
空間:電池技術/基礎設施未突破,則電動化率天花板25%-30%
電動重卡中高滲透潛力包含6大類應用場景:1)雙高企業;2)封閉場景~港口碼頭&工廠園區;3)礦山砂石料運輸;4)城建渣土;5)攪拌車;6)市政環衛。
牽引車:主要應用場景為雙高企業、砂石料運輸、封閉場景,單程運距300km以內,日里程500km以內,滲透潛力較高,該部分牽引車占牽引車總銷量的30%左右,悲觀/中性/樂觀預期下,我們假設該部分牽引車電動化率分別為60%/80%/90%。
自卸車:主要應用場景為城建渣土,單程運距100-200km以內,日里程300km以內,滲透潛力高,該部分自卸車占自卸車總銷量的70%左右,悲觀/中性/樂觀預期下,我們假設該部分自卸車電動化率分別為70%/80%/85%。
攪拌車:主要進行市區內施工地~攪拌站往返的混凝土運輸,單程運距200km以內,日里程300km以內,滲透潛力高,悲觀/中性/樂觀預期下,我們假設攪拌車電動化率分別為80%/90%/95%。
專用車:主要為市政環衛車,包括灑水車、垃圾車、清掃車,市區內部行駛,單程運距100km以內,日里程300km以內,由于產品結構存在限制,滲透潛力中等,悲觀/中性/樂觀預期下,我們假設專用車電動化率分別為10%/25%/35%。
基于以上假設,我們測算得悲觀/中性/樂觀假設下,電動重卡滲透率天花板分別為20%/27%/31%。
節奏:電動化加速,預計24/25/26年滲透率11%/14%/18%
本輪電池價格下行,將帶來哪些車型電動化率的加速滲透?
我們認為:
1)雙高企業:中央政策引導碳排放雙控,21年開始逐步向全國鋪開,當前持續推行。
2)城建渣土車自卸/攪拌車/專用車:政策+經濟性驅動,受地方路權優先+補貼政策刺激明顯,滲透率提升依賴于各市/縣政策鋪開(地方政策不一,鋪開難度大于雙高企業),也受受益于本輪電池降價驅動的加速滲透。
3)港口/園區/砂石料短途牽引車:受益于本輪電池降價驅動的加速滲透。
格局:格局有望重塑,看好重卡車企厚積薄發
本部分核心回答以下問題:
1、當前電動重卡呈現何種格局?
2、各家車企產品及布局情況如何?
3、未來競爭要素及格局可能如何演變?
電動重卡四類玩家:
傳統車企/工程機械/跨界造車/新勢力
當前電動重卡主要有四類參與者:
1)傳統重卡車企類:傳統柴油/天然氣重卡龍頭,解放、重汽、東風等;
2)工程機械類:在傳統工程類重卡中有一定份額,以工程機械為核心業務,重卡市占率較低,三一、徐工等;
3)跨界造車類:擁有新能源造車經驗的乘用車及客車車企,將新能源版圖延伸至重卡,宇通、吉利遠程等;
4)新勢力:進入新能源重卡領域的初創公司,DeepWay、葦渡科技等。
電動重卡當前以傳統重卡+工程機械兩類本身具備重卡產品儲備的既有玩家為主。2024M1-M8,傳統重卡類/工程機械類/跨界造車類/新勢力及長尾類分別占比45.1%/35.3%/18.0%/1.6%。
現有格局:電動重卡格局分散且尚未穩固
電動重卡競爭格局相對分散,集中度顯著低于柴油重卡:2024H1傳統柴油重卡CR3為63.8%,CR5為83.6% ;電動重卡CR3為47.8%,CR5為63.3%,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電動重卡頭部車企份額波動大,格局尚未穩固:2024H1電動重卡市占率排名前五的徐工/三一/重汽/宇通/東風,市占率分別為19.0%/17.3%/11.5%/7.0%/6.5%。2021年至今,電動重卡頭部車企及其份額已經歷數次洗牌,如曾位居前2的宇通市占率從21年的15.3%下滑至24H1的7.0%,而21年份額不足1%的中國重汽24H1市占率提升至11.5%,位列第三。
現有格局:當前仍是各方勢力角逐期,格局有望重塑
電動重卡車企份額短期波動較大:隨新產品推出、價格/金融策略變化,電動重卡頭部車企份額單月可能出現5-10pct的巨大波動。柴油重卡車企份額相對穩固:頭部車企月度份額變動通常在3pct及以下,短期受外部競爭的影響有限。
我們認為,與柴油重卡相比,當前電動重卡車企在產品力、品牌力、成本/價格上并未產生顯著差異,用戶粘性不強,格局尚未穩固。
產品比較:不同車企產品輕量化及電耗水平存在差異
以6家車企282kwh換電牽引車為例:價格47.5~89萬不等,整車自重10~11.9噸不等,百公里電耗120~235kwh不等;當前各家產品在輕量化及電耗水平上存在明顯差異。此外,各家產品廠商指導價差較大,較多由于電動重卡多采用一單一議的價格制度,實際價格差異或小于指導價差。
車企布局:四類勢力各各具特點與優勢
競爭要素演變:當前階段,傳統車企優勢尚未凸顯
傳統重卡競爭要素:1)價格/金融政策;2)產品~能耗/故障率;3)售后;4)渠道;5)品牌/口碑效應;6)保值率。
從傳統重卡到電動重卡,競爭要素變化歸納為兩類:
1)產品引發的變化,電動重卡ASP更高,金融政策重要性提升;技術不成熟導致故障率高于傳統重卡,售后重要性提升;當前階段產品差異性縮小,產品重要性下降;
2)客戶引發的變化,傳統重卡下游客戶分散,電動重卡以物流公司/車隊/工程隊等為核心客戶,更規?;?、集約化,對時效性要求高,售后重要性提升。當前變化下,具備靈活金融政策工具的工程機械企業具備優勢。
競爭要素演變:往后展望,傳統車企有望厚積薄發
隨電動化率持續提升,我們認為電動重卡競爭要素將動態變化,傳統車企優勢將逐步凸顯:
金融政策重要性降低:電動重卡售價隨鋰電價格下降而持續下探,初始購置成本降低;
產品及口碑重要性提升:隨技術逐漸成熟,各家產品有望在能耗、故障率、舒適性等各維度拉開顯著差異,具備長期整車技術儲備的傳統重卡車企優勢有望凸顯;
傳統重卡渠道及售后網絡優勢有望凸顯:隨電動重卡保有量基數提升,傳統重卡經銷商及售后網絡規模優勢凸顯,工程機械/跨界造車企業前期以直銷+直服模式為主,后期規模效應較差,新增布局經銷商網絡的成本高于傳統重卡車企。
投資建議與風險提示
投資建議:
1)短期:天然氣重卡+出口+以舊換新政策共同支撐24年總量穩中有升。24年內需隨經濟弱復蘇,公路貨運量正增長為保有量提供支撐。油氣價差維持高位,經濟性驅動天然氣重卡持續高增長;政策+經濟性雙輪驅動新能源重卡加速放量。出口非俄地區高增長填補俄羅斯下滑,全年出口具備韌性。淘汰國三及以下營運類柴油貨車補貼金額超預期,以舊換新拉動終端需求向上。以舊換新政策補貼新能源重卡最高達14萬,催化新能源重卡銷量進一步增長。
2)中長期:驅動力只增不減,電動化持續演繹,當前格局未定,重卡龍頭車企有望憑借整車產品技術積累+渠道/售后體系逐步顯現競爭優勢。我們預計2024/2025年批發銷量將達到95.5/100萬,同比+4.9%/+4.6%,預計24/25/26年電動重卡滲透率將達到11%/14%18%,看好在新能源重卡領域具備技術儲備的【中國重汽+一汽解放+福田汽車】。
風險提示:國內重卡行業復蘇不及預期,油價下降超出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