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與民生研究院在北京發布《數字貨運平臺司機就業與收入研究報告》。報告研究團隊從數字貨運平臺貨車司機基本概況、經營與收入、數字貨運平臺的作用等方面進行了線上調查和線下訪談。
貨車司機每月毛收入20441元
凈收入12063元
報告中提到,貨車司機每月毛收入平均值為20441元。在剔除油(電、氣)費、高速費、保險、保養和平臺信息技術服務費等成本后,貨車司機平均月凈收入均值為12063元。
貨車司機通過平臺提高收入
報告稱,數字貨運平臺使用程度高的司機每月毛收入均值為21180元,比使用程度低的司機平均每月毛收入高出1660元。
貨車司機普遍認為數字貨運平臺在他們的日常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報告中提到,49.88 % 的司機認為如果不使用數字貨運平臺,他們的收入將會降低1000元以上。報告指出,認為平臺降低了貨車司機從業門檻的司機人數占比為42.71%,居于首位。
貨車司機增收提效的另外一種重要方式就是降本本增效,主要表現為降低“三空”(空置、空駛、和空載)。報告指出,45.85%的司機認為數字貨運平臺減少了他們無貨停駛的天數;48.32%的司機認為數字貨運平臺減少了他們放空行駛的天數;33.88%的司機認為數字貨運平臺增加了他們車輛滿貨裝載的情況。
女性司機比例增加
從報告的調研結果來看,貨車司機年齡主要集中在30到49歲,占據總人數的79.89%。貨車司機群體中,男性占比較高,但得益于近年來數字貨運平臺的興起,2年及以下從業經驗的貨車司機中,女性司機比例較過去明顯提高,從0.97%上升到2.63%。
學歷水平提高
過往的貨車司機群體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高中及職高學歷。而近兩年,大專和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司機比例從整體樣本中的10.14%提升到19.85%。
工作時間長
貨車司機常年奔波在外,勞動強度大、危險系數高。報告顯示,超7成的貨車司機每天的工作時長在8小時以上,近四成的貨車司機平均工作時間集中在8至12小時。為了滿足運輸需求,一部分貨車司機經常主動放棄休息,這其中,平均每月休息時間為1天及以下的貨車司機占比最高,達到31.23%。
從業背景多樣化
過往貨運行業對傳統行業從業者的吸引力較強,多為農民、個體經營戶、產業工人(藍領)、無固定職業、建筑工人等群體。而近幾年,轉型從事貨車司機的職業還包含了企業職工(白領)、社會服務人員、學生等,另外,外賣員、快遞員、網約車司機及代駕司機等新型靈活就業者也有部分人群選擇轉行成為貨車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