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能源重卡零售銷量為2.5萬輛,同比+142%,滲透率約5%。2021年起,新能源重卡滲透率加速提升,主要由“雙碳”戰略下對高排放企業碳排放限制驅動。目前新能源重卡動力類型以純電動為主,純電動重卡占比89%,其中充電和換電重卡各占一半左右。
重卡的電池帶電量更大、在同樣充電速率下需要更長的補能時間,而換電速度較快、符合重卡對于效率的要求,從2021年到2022年,換電重卡的占比有逐步提升的趨勢,該行預計將在短期內成為行業主要的產品形式。
電動重卡使用場景與傳統重卡類似,牽引車占六成,用于運輸:工程的比例約2:1,但電動重卡運輸半徑更短,在有固定路線的企業用戶中更為流行。
電動重卡使用場景與傳統重卡類似,但主要是企業用戶購買
電動重卡中牽引車占六成,使用場景中運輸:工程約 2:1。從車輛類型來看,2022 年銷售的純電動重卡中牽引車(含牽引車和半掛牽引車)占 57%,主要用于物流運輸;自 卸車占 25%,混凝土攪拌車占 9%,主要用于工程建筑;清掃車等專用車合計占比 7%。根據現有的銷量結構來看,電動重卡用于運輸:工程:其他專項用途的比例約為 6:3:1。
電動重卡使用場景與傳統重卡類似,但運輸半徑更短、且主要是企業用戶購買,兩者 相比的異同如下:
(1)車輛類型:傳統燃油重卡中用于物流運輸、工程建筑、專項用途的比例為 6:3:1,而新能源重卡的這一比例與傳統重卡高度類似,新能源重卡已廣泛滲透入重卡的各種 車輛類型。
(2)使用人群:傳統重卡中 70%以上為個人所有,僅不到 30%的重卡為企業車隊或 集體采購。而電動重卡由于目前購買價格仍較為高昂,個人重卡司機難以負擔。大型企業 用戶資金較為充裕,有運營條件,且有較強的節能減排需求,因此當前電動重卡的主要購 買群體主要為大型的企業客戶。
(3)運輸半徑:傳統重卡會涉及跨省運輸場景,常見的卡車最大運輸半徑至少在 1000 公里以上,裝備副油箱的卡車單次最長運輸半徑可達 2000-3000 公里。而電動重卡目前受 制于續航里程和充換電設施尚不完備等原因,目前主要用于短途運輸和固定場地的使用, 運輸半徑在 200-300 公里以內。實際上,個人所有的重卡是運輸的游擊隊,很少有固定線 路,而企業用戶往往有固定線路。運輸半徑短和固定路線也是電動重卡之所以主要在企業 用戶中更為流行的原因。(4)日均里程:傳統重卡日均運營里程在 200 公里以內占 20%,200-500 公里的占 60%,僅有 20%的傳統重卡日均運營里程在 500 公里以上。新能源重卡在實際工作強度這 一點與傳統重卡沒有差距,但多為固定場景或點對點運輸。
新玩家涌現群雄逐鹿,尚未形成穩定格局
電動重卡行業新玩家涌現,群雄逐鹿。電動重卡的格局和傳統重卡格局差異較大。根 據中汽協數據,傳統重卡集中度較高,CR5 超過 80%,龍頭企業為中國重汽、一汽解放等,且格局較為穩定。根據中汽中心數據,電動重卡行業集中度相對較低,2022 年電動 重卡行業的 CR5 為 58%,去年同期為 53%,同比提升 5pcts,行業集中度有所提升。2022 年電動重卡行業銷量的前三名為三一集團、徐工重卡和漢馬科技(吉利商用車參股),市場份額占比為 18%、12%和 11%,三者去年同期的銷量份額為16%、7%和7%;而去年市場份額15%的宇通集團(宇通重工)今年份額跌至 9%,市場份額仍有波動。
產品同質化較高,尚沒有形成明確差異化。目前的電動重卡產品同質性仍較高,以 2022 年部分熱銷電動重卡為例:電機性能上,熱銷電動重卡的最大功率約 360-400kW,最高時 速在 85-90km/h 左右;電池性能上,電池包多為 282kWh 的磷酸鐵鋰電池,供應商以電池 頭部供應商寧德時代居多,續航里程在 200 公里左右。重卡作為生產力工具,用戶最為注 重的即為高性價比、動力系統穩定性和低能耗表現,國內電動重卡的“三電”系統差異較小,產品尚沒有形成明確的差異化。
電動重卡行業目前還處于較為早期的階段,尚未形成穩定的競爭格局。隨著重卡行業 進入新的增長周期、電池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及相關充換電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電動重 卡滲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各行業玩家建立各自的競爭優勢,行業格局可能發生較大變化。在電動重卡滲透率逐步提升的過程中,我們認為對于電動重卡玩家而言最重要的競爭動因 和關鍵要素如下:
(1)高性價比:性價比為重卡購買者考慮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性價比”可以拆分為 兩部分:首先是降低初始購買成本。擁有技術降本和更高成本控制能力的企業能夠提高重 卡的“性價比”,獲得購買者的青睞。“性價比”的另一部分就是降低重卡的使用成本。燃 料費用約占電動重卡總擁有成本(TCO)的 20%,更低的能耗表現可以降低燃料費用,同 樣也為關注的重點。降低能耗依靠企業的熱管理、電驅電控、及動能回收等降能耗技術, 這一點主要依靠公司的技術研發能力。
(2)穩定的運行素質:重卡作業時間長、部分作業環境惡劣,且經常故障或維修會 嚴重影響重卡的運行效率,因此重卡對于穩定的運行素質有更高的要求,而品牌的歷史表 現則是穩定運行素質的很好背書。
(3)完備的充換電設施及服務:電動重卡目前還受制于充換電設施不夠完備等因素, 運行場景有限。而優先搭建更多充換電設施的企業能夠給重卡司機提供更多選擇,因此和 相關生態伙伴有更深入合作的企業以及有更強服務意識的企業更有機會獲得競爭優勢。
(4)其他機械素質:電池、電機及其他底盤結構件的機械質量表現關乎行車穩定性、 安全性及駕駛舒適性等各方面,目前電池企業的電池技術發展較為成熟,但其他底盤結構 件同樣考驗重卡車企的技術能力,因此車企和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和自身的技術研發能力 同樣至關重要。
我們認為用戶對電動重卡最為關注的要素為高性價比、穩定的運行素質以及完備的充 換電設施及服務等,因此對于電動重卡玩家而言最重要的競爭要素包括技術研發能力、品牌形象定位以及產業鏈合作能力,優先研發出優質產品和形成合作網絡的玩家將獲得競爭的先機。
節能減排環保政策要求下,重卡新能源化為必然趨勢。
商用車年均行駛里程更高、柴油消耗總量更大,商用車單車減碳的空間是乘用車單車的14倍。重卡等柴油貨車的氮氧化物、PM顆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也遠在乘用車之上,新能源重卡作為“零排放”車輛在環保上具有多重效用。排放標準不斷升級,但是依靠發動機技術減排的路線有盡頭,重卡新能源化是碳中和的必由之路。國家及各省市已出臺多項新能源重卡支持政策,政策工具以資金補貼、路權開放、滲透率強制要求等為主。
2022年11月,國務院生態環境部等發布《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明確要求到2025年全國柴油貨車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12%,新能源和國六排放標準貨車保有量占比力爭超過40%。
2023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通知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工作,要求2023-2025年間試點地區公共車輛電動化水平大幅提高(環衛、郵政快遞、城市物流配送等領域力爭達到80%),增量可達百萬量級,環衛車、城市物流車等有望明顯受益。
奇點已至的量化證據:純電重卡的TCO成本已經優于燃油重卡。
中國重卡司機工作強度高,薪資待遇較差,成本敏感度高,經濟性為重卡運營最重要指標。根據TCO(全生命周期運營成本)測算,在單班運營的情況下,電動重卡TCO低至457萬元,而燃油重卡約490萬元,2022年電動重卡經濟性已優于燃油。
電動重卡雖然已經實現TCO成本平價,但還有首次購置成本高、續航里程較短、電池自重過大、補能網絡不充分等因素影響其大規模應用。長期來看,隨著電池技術的進步、充換電設施的逐步建設,純電重卡的便利性將會逐漸提升,其更低的TCO成本和更高的性價比也會促使更多卡車司機選擇純電重卡。此外,碳酸鋰價格見頂和產業鏈的規模效應提升,也都有助于長期促進電動重卡的成本繼續下降。
預計2025年電動重卡的銷量約19萬輛,滲透率約16%。在2025-2030年,隨著電動重卡經濟性和續航里程的提升,電動重卡會逐漸轉向市場驅動,在以下場景滲透率會優先得到提升:1)政策要求較高、但盈利要求不高的環衛等城市內專用車場景;2)運輸半徑200公里以內的城市園區內短途運輸場景。其次為:3)運輸半徑200公里以內的工程建筑場景;4)運輸半徑200-500公里的生鮮及普通貨物運輸、高價值重貨運輸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