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7月22日消息,國務院7月21日召開常務會議,部署持續擴大有效需求的政策舉措,增強經濟恢復發展拉動力。
會議指出,我國經濟正處于企穩回升關鍵窗口,三季度至關重要。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專項債等政策效能釋放還有相當大空間,并能撬動大量社會資金,要以市場化方式用好,更好發揮有效投資補短板調結構、穩就業帶消費綜合效應和對經濟恢復發展的關鍵性作用。
記者多方了解到,7月中上旬地方已上報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項目,國開行、農發行近期開始資本金投放。專項債則在6月前基本發完,地方正在加快資金投放,爭取在8月前完成支出。在上述兩項重要措施的支撐下,三季度基建資金較為充裕,基建投資增速有望重回10%以上。
“軟貸款”開始投放
6月2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運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通過發行金融債券等籌資3000億元,用于補充包括新型基礎設施在內的重大項目資本金、但不超過全部資本金的50%,或為專項債項目資本金搭橋。這被視為增量政策工具,因可以用于項目資本金,該工具也被市場稱為“軟貸款”。
央行相關負責人介紹,政策性、開發性銀行運用金融工具,重點投向三類項目:一是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明確的五大基礎設施重點領域,分別為交通水利能源等網絡型基礎設施、信息科技物流等產業升級基礎設施、地下管廊等城市基礎設施、高標準農田等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國家安全基礎設施。二是重大科技創新等領域。三是其他可由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投資的項目。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在7月中上旬,各個地方已開始上報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基金)項目。“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基金)項目申報流程及相關操作整體上,與專項債項目的申報流程和操作類似。”西部省份某地市發改系統人士表示,“投向上和專項債也有重合的領域,但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基金)項目投向更廣,不僅可以投有收益的公益性項目,還可以投經營性項目。”
據記者了解,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主要采取股權投資、股東借款等方式投入項目,用于補充項目資本金缺口。資金到期后采取股權回購、股權轉讓、公開上市、ABS等方式退出。
近期一些地方也在披露項目進展情況。重慶市墊江縣披露,當前申報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基金)項目27個,總投資273.6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基金)需求24.43億元。該縣稱,一方面將做實做細已申報項目前期工作,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另一方面,主動對接,爭取國開行、農發行支持,促進項目落地。
記者從國開行、農發行了解到,國開行、農發行近期已開始資本金“軟貸款”投放。國開行7月22日披露,在取得銀保監會批復后,國開行第一時間完成基金(國開基礎設施基金有限公司)注冊設立,并實現首批兩個項目投放。
農發行方面,7月20日農發基礎設施基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7月21日農發行成功投放全國首筆農發基礎設施基金5億元,用于支持重慶市云陽縣建全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建設。
基建投資有望高增長
7月21日召開的國常會指出,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專項債等政策效能釋放還有相當大空間,并能撬動大量社會資金,要以市場化方式用好。會議還要求,依法合規做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資金投放等工作,強化激勵、不搞地方切塊,成熟項目越多的地方得到的支持越大。加快專項債資金使用。引導商業銀行相應提供配套融資,政策性銀行新增信貸額度要及時投放。
而6月1日召開的國常會表示,調增政策性銀行8000億信貸額度,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根據國常會的最新要求看,可形成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政策性銀行貸款、專項債+政策性銀行貸款的融資模式。
分析來看,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當前剛開始投放,3000億額度仍充足。華泰證券固收團隊的一份研報稱,理論上3000億資本金結合20%左右的資本金比例要求,可撬動約1.5萬億投資(8000億政策性信貸額度在其中提供配套融資),可拉動全年基建投資增速約8個百分點。
專項債方面,5-6月間合計發行了約2萬億專項債,其中大部分在7、8月投入使用,并在8月底前完成支出。財政部預算司一級巡視員宋其超7月14日在財政部發布會上表示,下半年的重點工作,一是繼續做好對地方的工作指導,督促各地做好專項債券發行收尾工作。二是督促地方及時撥付專項債券資金,壓實項目單位責任,推動專項債券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記者了解到,從今年起,監管部門建立專項債券支出進度通報預警制度,相應關注三個指標:一是發行進度,其等于債券發行金額/已下達債券額度;二是資金撥付進度,其等于國庫撥付金額/債券發行金額;三是實際支出進度,其等于項目單位實際支出金額/國庫撥付金額。其中,后者是最為重要的指標。
按照國務院要求,專項債需力爭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畢,也就是實際支出進度達到100%。記者了解到,有的項目單位在層層壓力下,可能存在忽略工程實際進度,未嚴格按照合同約定付款,而是通過簽訂補充協議預付資金等方式超進度撥付債券資金。
分析來看,當前固定資產投資核算統計制度已由“形象進度法”轉變為“財務支出法”,當項目單位將專項債資金超進度撥付后,即計入基建投資規模,但是相應的實物工作量還沒有形成。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上半年基建投資提速對GDP的拉動作用在0.7個百分點左右,成為托底經濟的關鍵力量。下半年隨著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基建投資增速有望達到10%或更高一些的水平,進而成為推動經濟增速回歸正常水平的主力。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7月15日在國新辦會議上表示,下半年需求恢復有潛力。從投資來看,穩投資力度持續加大,專項債發行和使用加快,重大項目加快推進,基礎設施投資提速,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有望增強。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6月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7.1%,比1-5月份加快0.4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