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發布公開征求對推薦性國家標準《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用連接裝置第3部分:直流充電接口》的意見。
意見指出,為適應汽車產業發展及行業管理的需要,進一步提升充電連接裝置產品的適用性和規范性,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組織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開展了GB/T 20234.3《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用連接裝置第3部分:直流充電接口》推薦性國家標準的修訂,已形成征求意見稿,現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22年6月27日,如有意見和建議,請以書面(個人需署名,單位需加蓋公章,并留聯系方式)或電子郵件形式進行反饋。
聯系方式:
傳 真:010-66013726
郵 箱:vehicle@miit.gov.cn
地 址:北京市西城區西長安街13號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100804
在整體內容上,新國標總體上延續了2015版,規定了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用直流充電接口的通用要求、充電接口的額定值、端子定義、端子布置方式、充電連接界面、充電接口尺寸、車輛插座安裝尺寸和車輛插頭空間尺寸等。
但最核心的改變有兩點,一是針對適用于額定電壓不超過1500 V DC的直流充電接口,其中額定值增加了10A、16A、25A、32A和50A,可用于功率較小的直流充電樁,可豐富直流充電的應用場景,增加充電便利性,也能進一步加速對目前交流慢充的替代速度。此外,還增加了300A、400A、500A、600A和800A的大功率直流充電要求,未來隨著硬件的鋪開,可進一步縮短充電時間,提升社會面整體的充電效率。
第二個核心的改變,則是針對目前公共充電樁的老化維護問題,作出了國家標準層面的進步。在此前老的2015版標準中,考慮到密封和防水,充電插座必須安裝橡膠材質密封圈。但在實際應用中,橡膠密封圈會不可避免地發生老化或磨損,實際起不到密封效果使得大量充電樁的后期使用體驗非常差,也增加了相關企業的維護難度。因此,標準修訂決定取消密封圈,將此前國標選裝的插座的排水口變為必選結構。優化體驗和可靠性的同時,依舊能保持足夠的安全性。
電動車充電時長長久以來一直面臨一個問題,交流慢充的存在意義不強,雖然理論上其適用于家用固定車位的充電,但除此之外,似乎并無用武之地,尤其是從目前的公共充電樁建設情況來看也是如此,交流慢充因為效率實在太低,在公共端數量上遠遠落后于直流快充樁。
車企們其實也發現了這個問題,甚至還先于國標一步提出了更好的解決方案,比如最新的蔚來小鵬等車型,均已經將家用充電樁升級為了直流接口,整車僅保留直流作為唯一接口,在進一步提高充電速度的同時,優化了車輛制造成本與社會面資源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