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作為工商聯界的委員代表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上的聯組發言被高度關注。今日,《人民日報》以《發展在路上,轉型升級在路上》為題,以融媒體形式在報紙、網絡、客戶端、視頻等載體上全方位報道徐委員在民建、工商聯界別的發言內容,以及所思所想。補物流業短板,促制造業轉型升級這一認知,得到權威主流媒體的高度認可。
正文如下:
說起習近平總書記3月4日在看望民建、工商聯委員時發表的重要講話,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委員有兩種不盡相同的感觸:“心里感到暖洋洋,肩頭又覺得沉甸甸。”
心里暖,是因為總書記的鼓勵,鼓勵他做好物流等產業;肩頭沉,是因為總書記的關心和囑托,讓他領悟肩負的責任與義務,任重道遠。
“經濟新常態下,民營企業正面臨一些困難,但我們對中國經濟有信心,對自身前景有信心。”徐冠巨說。這種自信,源于他對中國經濟深入研究后的洞見。
問題的確存在。《補物流業短板,降低實體經濟成本》,這是徐冠巨今年兩會的提案。他深感“物流之痛”,“物流業是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既涉及調結構,又關系降成本。而我國物流業,尤其是承擔了約七成貨運量的公路物流,仍然無序、低效。”在調研中,有老板算了這么一筆賬,他的公司一年銷售收入3億左右,如果物流成本降低1個百分點,他的利潤可以增加15%。“高成本物流正侵蝕著企業利潤,成為制約供給端效率提升的關鍵瓶頸。”徐冠巨說。
但“問題越大,機會越大”,徐冠巨相信,無論是企業還是國家,都是在攻堅克難中成長起來的。多次調研后,他形成了自己的建議和看法:“推進物流一體化,積極引入互聯網、金融等服務……”“包括物流業在內的生產性服務業,在我國仍是一片藍海。當前實體經濟面臨壓力,與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不充分有很大關系,搞好它,對于制造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講述人:徐冠巨,全國政協委員,傳化集團董事長
人民日報記者:肖家鑫
攝像:人民日報記者 雷 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