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作為一種優質高效和經濟的清潔能源,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大型貨車開始使用LNG作為其動力能源,使其在公路物流、城市建設專用車等領域的應用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各種安全事故的發生,LNG車的安全性就成為了每一個駕駛著LNG車駕駛員最關心的問題。
近日有卡友爆出山西地區某一輛LNG牽引車發生追尾,由于巨大沖擊力導致駕駛室后移與后背式的LNG儲氣罐發生擠壓,隨后LNG發生泄漏并發生燃燒。由于駕駛室已經發生極度變形,圖上駕駛員即使已經爬到了駕駛室頂部,但還是難逃被卡住的厄運。
● LNG泄漏燃燒 問題出在哪里?
其實只要仔細看過LNG儲氣罐的介紹的話就會知道,目前生產的儲氣罐都具有耐高溫、防碰撞等特點。單獨罐體來講,安全性還是很高的。那么問題來了,燃燒的情況從何而來?
LNG燃料屬于超低溫燃料,在進入發動機之前需要經歷一個從液體還原到常規天然氣的過程。一些LNG汽車發生燃燒的事故,很多就是發生在LNG從液體還原到氣體以后、進入發動機之前的這個天然氣傳輸環節。
注釋:超低溫狀態下的LNG不會發生燃燒,而汽化之后的產生的天然氣在達到燃點和濃度時就可以燃燒。
起火原因:起火的原因有可能是LNG在汽化之后,由于輸送管斷裂等原因,導致泄漏的天然氣遇到意外的火花而被點燃。再加上截止閥因為沒有截斷或失效導致持續供氣,讓天然氣不斷地產生并參與燃燒。另外,即使罐體上的截止閥立即生效不再輸出LNG,而緩沖罐中的剩余氣體也可能引燃駕駛室或其它易燃物品。
● 補救措施在哪里? 公交都有為何卡車沒有
目前咱們城市中很多CNG天然氣公交車,如果有細心的卡友仔細研究過的話,就會發現很多天然氣公交車的發動機艙都裝備了滅火彈。
公交車目前大多數使用的是干粉“滅火彈”,一個小型的“滅火彈”基本上可以覆蓋3立方米左右的空間。當滅火彈連接裝置上的熱敏線遇到明火或區域溫度達到一定程度時,“滅火彈”將立即啟動,1秒內可將3立方米空間的火撲滅。
為何LNG車輛不考慮加入這種補救裝置?車企完全可以跟“滅火彈”廠家進行協商,開發定制適合于LNG卡車的產品,這樣就算氣體發生泄漏和燃燒,也有機會在起火的初期就把火撲滅,為駕乘人員提供足夠的逃生時間。
● 看似合理的后背式 丟的是逃生機會
相信每個開過或者看過LNG貨車的卡友都會發現一個特點,所有的LNG牽引車的儲氣罐都是被裝配在駕駛室后方的,后背式的儲氣罐看似是“合理”空間利用,但誰又知道危機時刻會要命?
目前國內幾乎所有的牽引車在駕駛室碰撞安全方面,都采用了駕駛室后移技術,主車后面都有一定的釋放空間。這部分空間在事故撞擊時,一定條件下挽救了司乘人員的生命。
而LNG牽引車的后備式儲氣罐恰好把這生命“緩沖區”給“合理”利用起來,當碰撞事故發生的時候,駕駛室沒有了后移空間,LNG儲氣罐與正面的碰撞能量的相互作用,很輕松就能將整個駕駛室壓成一塊餅。這也就是為什么駕駛員即使爬到了駕駛室頂部,但也難逃被極度變形的駕駛室卡住的厄運。
● 國外LNG車是啥樣 側置是否更安全?
目前在歐洲、北美等發達國家,LNG牽引車大多數都是將儲氣罐安裝在大梁的側面。大多數國家對于LNG車輛的使用有嚴格限制,牽引車和半掛車總長是絕不允許超標,所以將LNG儲氣罐安裝在牽引車兩側。也就導致了側裝的儲氣罐成為了合法的選擇。
LNG罐體側裝為駕駛室后移提供了空間,如果事故發生,那么駕駛室幾乎不會發生嚴重變形,即使LNG意外泄漏并發生燃燒,那么駕駛員也有逃生的機會,不會像后背式那樣被卡在駕駛室里等死。
● 事故之后找原因 為何不杜絕事故?
LNG車安全嗎?答案是肯定的,為什么要這么說?因為從未發生過LNG車輛無故自燃或爆炸的,只有事故之后我們才會拷問LNG車是否安全。反之,我們是否可以檢討一下自己是否已經給自己埋下了不安全的禍根?
追尾為什么會發生?很多事故都是因為疲勞駕駛,疲勞駕駛目前已經成為我國交通安全的一個重大問題,雖然我知道肯定會有卡友會說小編不了解司機的生存現狀,不疲勞駕駛不賺錢什么的,但只說一句,命是自己的,安全是自己掌握的。
● LNG車企何去何從 為何不提高準入門檻?
LNG車的安全應該怎么保證?車的安全準確的說還是掌握在一個駕駛者的手中。據了解很多LNG車的用戶基本都不具備罐體或是管路的維護檢修經驗,通常情況下都是車壞了再送修,很多個體散戶甚至連罐體年檢都懶得去做。如果提高了LNG車的準入門檻,將LNG車僅僅只銷售給有經驗且具備維護檢查能力的用戶,杜絕那些沒有經驗或沒有受過正規培訓的用戶購買和使用,那么類是的事故還會發生嗎?
● 監管部門加強管理 為何不從頭杜絕事故?
我國很多地方的LNG車輛檢測還沒有一套完善的流程和要求,甚至很多地方存在給錢就能過檢的亂象,應該加強監管力度,在車輛檢測環節絕不能有“黑幕”,放任就是對他人安全不負責的行為。包括LNG罐體維護、連接閥門的檢測、整車制動系統的檢測都需要有嚴格的要求,從源頭杜絕事故。
● 加入輔助系統 為安全保駕護航
雖然咱們一直以來都在吐槽LNG車后背式的罐體很坑人,但目前車企也逐漸開始推出側裝罐體的車型,當然這還不夠安全。高科技產品應該考慮加入了,航道偏離系統、防碰撞預警系統、疲勞駕駛提醒系統等等,雖然購置成本會增加,但減少事故發生率提高行車安全性的裝置可以有。
● 編后語:
我們都有一個慣性思維,只有出了事故之后才會深挖事故原因,就像這個LNG車輛的事故,為什么我們總是喜歡去考慮發生事故之后的安全?而不是考慮如何安全駕駛,杜絕事故發生?安全總是在事故之后才會被人們銘記,雖然車沒有百分百安全的車,但人有必要百分百保證自己的行車安全,事故的原因往往都在人的身上,只是大家都不愿意承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