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電商物流在不同領域的逐漸細分趨勢,物流車也將日趨細分,而這里表現最為明顯的就將是車型。有專家以為,物流車生產企業未來努力的重點主要有三個。
冷藏車黃金發展期到來,未來三年平均增速或達25%
在剛剛過去的10月份,有媒體向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送檢了包括天貓超市、天天果園、本來生活等在內的五家電商平臺售賣的三文魚、臍橙等生鮮,評測報告顯示,天貓超市、本來生活、天天果園等3家電商售賣的三文魚衛生狀況不理想;68%的生鮮靠“泡沫箱加冰袋”送完“最后一公里”,遇上天氣炎熱或者配送超時,就會有冰袋化凍,生鮮變質的風險。而在堪比春運的“雙11”面前,后果就更不用說了。
他們的難解,卻是物流車的春天。
1.未來三年平均增速或達25%
今年“雙11”前夕,馬云以38,888元的價格,拍下了一條剛從日本運來的藍鰭金槍魚,由此正式拉開了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的序幕,而生鮮也成為天貓“雙11”成交的首個品類。事實上,在今年“雙11”的電商大促中,無論是天貓、京東等綜合電商,還是本來生活、易果生鮮等垂直生鮮電商,均無一例外的推出了生鮮大促,生鮮以前所未有的促銷力度成為這場購物狂歡的主角之一。不過,“雙11”最大的短板——物流在生鮮品類上也表現的最為充分,物流積壓導致的生鮮產品的滯送、腐壞也成為“雙11”后遺癥的重災區。
昨天我們也提及冷藏車市場的潛力,之所以這樣說,不僅因為阿里巴巴與京東等電商巨頭瞄上了生鮮電商與冷鏈物流,很可能為冷鏈物流及冷藏車帶來顛覆式發展,而是目前在我國,冷藏市場的確存在巨大潛力。只是,阿里和京東將加快它的發展步伐,提醒企業需要盡早投入。
最近這幾年,我國冷藏保溫汽車年產銷是一直維持在4000~5000輛之間,這與社會發展速度及市場的實際需求相比是很不正常的。
數據顯示,當前我國綜合冷鏈流通率僅為19%,而美、日等發達國家冷鏈流通率達85%以上。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的肉類食品廠有2500多家,年產肉類6000萬噸;速凍食品廠2000多家,年產量超過850萬噸;冷飲業4000多家,年產量150多萬噸;乳品業1500多家,年產量800萬噸;水產品年產量4400萬噸。
更關鍵的是我國冷鏈物流處于非常低的水平,如在公路運輸中,易腐保鮮食品的冷凍冷藏運輸只占運編總量的20%,其余80%多采用普通卡車運輸。而發達國家預冷保鮮率為80%~100%,冷藏運輸率80%~90%。
所以這意味著,如果我國冷鮮物流水平能跟上發達國家,將會出現一個巨大增量空間,有關預測認為,未來三年平均增速或達25%。
2.冷藏車新國標出臺,方向更明確
7月1日開始,冷藏車新國標GB 29753-2013《道路運輸、食品與生物制品冷藏車安全要求及試驗方法》實施,這是我國冷藏車制造標準中首次按廂體內可以達到的溫度對冷藏車進行分類,冷藏車的分級從A-H總八個級別,以保證有不同用途和需求的貨物運輸安全。比如,冷凍肉類、蔬菜水果類因對車內溫度要求不同,需采用不同溫度隔艙的冷藏車。這樣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發展規避了不少迷茫因素,可以進行更為明確的布局。
3.企業布局提速,傾向定制化、專業化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冷藏車生產企業多達百余家,同時存在有非法改裝的小企業,正規生產廠家基本維持在20家左右,如中集車輛、鎮江飛馳、河南冰熊、鄭州紅宇、河南新飛等,主要商用車生產企業基本都有相關業務,但是有品牌影響力的占一半。
對于多數主機廠來說,冷藏車的生產走的是批量化路線,但是實際上冷藏車個性化需求較高。不過,目前也有部分企業開始針對冷藏車市場提出新的解決方案。
例如, 福田汽車打造冷鏈物流一體化解決方案。針對冷鏈運輸行業對車輛的需求,依托福田汽車優勢資源,與福田康明斯、福田戴姆勒以及國內領先的專業改裝企業和冷機制造企業深度鏈合,為冷鏈市場提供“整車設計一體化”、“產品系列一體化”、“服務保障一體化”,從單純賣產品,升級到價值“捆綁”,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
另外,華晨專用車和中商企業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針對冷鏈物流車及相關領域就實現資源共享、建立互信共贏合作機制等協議內容達成共識。根據協議內容,華晨專用車將為其量身定制高品質冷鏈物流車產品,最終共同滿足各類城配、宅配等“最后一公里”冷鏈物流需求。未來,企業若想抓住冷藏市場的機遇,定制化、專業化是必須具備的硬性條件。
4.四個方向是關鍵
物流牽引車可能成為重卡企業的命脈
作為提高貨運效率的重要手段,甩掛運輸早已成為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主流運輸方式。而在我國,伴隨物流的快速發展以及其對效率提升的需求,甩掛運輸也在不斷快速發展,而這同時帶動了牽引車的發展。
雖然今年重卡大幅下滑將近3成,其中,工程車下滑了將近7成,而牽引車在宏觀經濟增速下滑、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大幅腰斬,煤炭、港鐵、水泥等運輸需求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依舊保持了銷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得益于電商的快速發展。
今年第三季度,重型牽引車銷量超過了18萬輛,在整個重卡市場中份額超過 44%,創歷史新高。從今年重卡銷售車型來看,公路物流市場的牽引車已經達到了43%的市場份額,成為重卡銷售車型的核心支撐。
其實在發達國家,工程車非常少,牽引車占據主導市場。我們所熟知的歐洲大牌卡車企業,比如戴姆勒、曼恩、斯堪尼亞和沃爾沃等,牽引車都占絕對主導地位??梢哉f,未來,中國的重卡市場中,工程車份額有望進一步下降,牽引車還將繼續擴大占比。今年,重卡企業前10家中,牽引車銷售的貢獻率將成為競爭排名的資本。
今年,重卡企業前10家中,牽引車銷售的貢獻率將成為競爭排名的資本。
為推動甩掛運輸發展,我國自2010年11月第1啟動批甩掛運輸試點工作,已有四批試點,第四批試點起止時間為2015年9月至2017年9 月。
新能源物流車迎最佳機遇期,廂式貨車和輕客應是打造重點
1.新能源物流車面臨不斷提升的政策支持
隨著我國電商事業的迅猛發展,物流配送逐漸成為O2O生態圈中的重要一環。與此同時,政府部門對城市污染問題的重視程度逐步加大,用純電動物流車代替城市高污染的燃油車成為不錯的選擇。
交通運輸部去年9月發布的《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 2020年新能源城市物流配送車輛應達到5萬輛,同時城市物流配送車運營權也將優先授予新能源汽車。
頂層設計之下,過去一年各地相繼推出相關扶持政策,希望以此來推動高效、低碳城市物流發展。
北京著力打造綠色末端物流配送體系,在郵政快遞、電子商務末端物流等領域推廣應用電動物流車,10月25日,北京市更是取消新能源汽車搖號限制,實現“有求必應”;上海要求新增或更新的公交、公務、環衛、 物流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30%,并對純電動專用車(郵政、物流、環衛等用車)將按電池容量每千瓦時補貼2000元,每輛車補貼總額不超15萬元; 武漢計劃2015年底前引入純電動物流車 1000輛,率先在國內打造“城市貨的”。
此外,中央和地方兩級補貼政策(即:按照電池容量每度電補助1800元,每輛車補助總額不超過14.76萬元)也進一步引爆新能源物流車市場的發展。
“十三五”期間,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成為競爭的“紅?!?。當然,它不同于傳統汽車的“紅海”,而是相對的“紅?!?。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不僅是個人消費主導的市場,更是一個多元化市場,其增長重點不局限于私人消費,在城市物流車等領域,市場前景更加廣闊。
2.快遞企業對專用新能源物流車輛的需求不斷增加
國家郵政局公布的郵政行業運行情況顯示,今年1~9月全國服務企業業務處理量達到137億件,同比增長46%,再創歷史新高??爝f企業對專用新能源物流車輛的需求不斷增加。
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純電動物流車累計產量達7225輛,相比上半年2536輛的產量,僅第三季度產量就達4689輛,接近上半年產量的近2倍。從月度產量走勢來看其中,今年前4月產量維持在350輛以下,從5月份開始出現明顯上漲趨勢,6月逼近千輛,經過7月小幅回調維穩,在8月份產量破千輛,9月表現強勢增勢,環比增長103%(凈增量達1297輛),創下月度產量最高值,達2556輛,占比前9月總產量的近3成。
如今在一些大城市購買純電動物流車,在國家補貼的基礎上,當地市政府還按照1∶1比例配套補貼資金。除中央和地方政府補貼以外,特別在一些限購城市中,純電動物流車甚至可以拿到免費的牌照,可見國家對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決心與支持力度。與此同時,除了政策優惠的成本優勢外,純電動車的零部件也相對較少,待純電動車技術成熟后,后續維護成本也會比傳統燃油車更低。
所以,快遞企業對純電物流車的需求量不斷加大。
3.廂式貨車和輕客應是城市物流打造重點
電子商務有力地拉動了城市物流,整體看,1~9月有產量的車企數量累計達37家,其中包括南京金龍、蘇州金龍、廈門金龍、比亞迪等客車、乘用車企業。覆蓋的新能源物流車車型達近百個。目前新能源汽車企業為城市物流市場開發推出了微型電動車、電動物流車。
不過,從車型來看,廂式貨車和輕客將成打造重點。
先來看下中美物流對比。
中美兩國物流公司在“最后一公里”使用車型的選擇上有明顯區別。在我國,除了常見的電動三輪車,物流公司有時也會使用輕客或輕卡運輸大件商品,但是由于我國物流公司采用的商業模式為C2C,所以第二類運輸方式比較少見。而在美國,因為物流運營方式為B2C,路上常見的大多都是物流專用卡車,有時快遞公司也會使用輕客或改裝的轎車代替卡車進行包裹的運輸。一些美國物流公司開始使用新能源輕卡替代燃油車輛進行“最后一公里”的運輸工作。
目前在我國,城市快遞物流配送中,車型發展也在逐漸趨向與美國靠近。
首先,受國Ⅳ排放升級以及城市限行等影響,輕客開始對輕卡造成沖擊,城市物流暫時會向輕客市場傾斜,不過,整體比例變化可能不會太大,隨著輕卡技術升級以及市場規范行逐步完成,輕卡仍將成為城市貨運的主要力量,但是考慮到環境及城市形象,封閉的廂式貨車比例可能會逐漸增加。不過,總體上來講,無論是客運兩用的輕客車型還是傳統的輕卡車型都將迎來共同的發展機遇。
其次,上述兩種車型均開始向電動化傾斜。
a)新能源車輕客上牌暴增195倍,前景廣闊
2015年的客車新能源市場增速分化嚴重,增速主要在輕客市場。
輕客的新能源市場是有巨大的市場多元需求,物流成為輕客重要攻克市場。輕客的改裝能力強,不僅可以載人、載貨,還可以改裝成專用車,實現物流運輸的較好滿足。此外,輕客的補貼高。
b)廂式貨車成企業下一步發力重點
11月16日,工信部裝備工業司發布《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279批)的載貨及專用車產品公示名單。東風汽車、廈門金旅、奇瑞汽車、江淮汽車、華晨金杯、金龍聯合汽車工業(蘇州)等公司生產的26款純電動廂式運輸車上榜。此名單顯示出,純電動運輸車將成為各大整車廠下一步的發力重點。
純電動廂式貨車不僅滿足了城市對節能環保及形象的管理需求,同時滿足了物流企業對載貨空間的需求,所以接下來將會迎來發展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