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重型商用車國際論壇于11月3日在北京康萊德酒店隆重召開。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部主任、高級經濟師徐長明在題為《經濟轉型與重卡市場》的發言中表示,經濟增長率下降、經濟增長動力由出口轉為內需投資轉為消費、產業轉型升級以及市場力量的強化著四大經濟轉型趨勢導致重卡市場的兩個發展趨勢:速度要下降,產品技術要加速升級。他預計,如果明年的經濟接著再往下走,重卡的需求還要下滑,但未來結構調整到一定水平之后,重卡還有回升的過程。
以下是徐長明發言及問答環節實錄:
尊敬的各位來賓,大家早上好!很高興再次和大家分享經濟和汽車市場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經濟轉型的步伐來的很快,我想這個轉型里邊有很多很多方面,跟重卡有關的變化有四個方面:一個是經濟增長率在下降。二是經濟增長的動力在轉型,以前我們出口拉動很大,現在主要靠內需。以前主要靠投資來拉動整個經濟發展,現在至少投資消費并重,消費的份量更要加重,這些都會影響到重卡的需求。三是產業轉型升級,這個其實也非常明顯。四是市場的力量在強化,以前我們政府的力量非常強,現在可能逐步的通過改革市場的力量更加強化。我們先看看第一個圖,經濟增長率。
這張圖是從2000年以來我們國家每年經濟增長率的變化。最高峰的2007年曾經達到14.2%,今年1-9月份已經降到6.9%,不到最高峰的一半水平,而且是逐年下降,從10.6到9.5,到7,今年7以下,比去年又掉了0.5個百分點。這個變化很大,這個趨勢一定會影響到重卡需求,因為我們國家經濟增長的高和低主要的變化在于投資,像14.2%增長年份投資增長率一定是非常高的,那就需要大量的卡車,未來這個速度到底會降到多少?根據經濟學研究,經濟發展三個因素影響長期趨勢:一個是技術進步的速度;二是勞動力投入的數量;三是資本的數量。這幾個指標我們國家未來的潛力都會有所下降。
這張圖可以用經濟的一組數據反映我們國家和國外技術差距。上面這個曲線是用購買力評價來衡量的,我們國家相當于美國的人均GDP的比重,現在是24%,2014年肯定是超過25%了,這樣一個變化,四分之一了。下面這個是按匯率計算的我們國家人均GDP相當于美國的水平,大數概念,按購買力評價,我們相當于美國的四分之一,如果匯率計算大約是七分之一左右。這個曲線的斜度在迅速往上走,說明我們跟他們的經濟差距在縮小,這個指標是最好用的指標。一般來講,發展中國家的技術進步是兩個來源,一個是自己的原創技術,第二個是花費用從發達國家買技術。這兩個都可以帶來技術進步,我們現在技術進步的速度不可能再像以前這么快,比如汽車行業,我們都已經合資了,國外的技術我們基本上都已經搬過來了,這樣的話我們技術差距縮小了,不像以前那么大了。另外,我們的人口因素也在發生變化,左邊的圖是我們15歲-64歲的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最高峰是2010年達到73%左右的水平,然后就往下降。右邊的圖是上班的人養幾個小孩和老人,這個曲線在往下走,現在也在開始往上走,2010年到最高峰,上面的線是總撫養比,也在往上走。說明我們上班的人在全社會的比重在縮小,勞動力慢慢開始出現一些短缺。前年開始單獨子女可以生二胎,現在是所有的家庭都可以生二胎,我們要調整人口政策,增加勞動力的數量,而且網上也在傳要延遲退休的年齡等等一系列措施,其實背后的因素就這兩張圖。我們上班的人口比重在下降,這就影響了經濟發展的速度。很顯然,現在一般勞動力的工資水平在迅速上漲,差不多我們國家生產線上工人的工資相當于越南的七倍,所以我們這種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步就會從我們國家退出去,到這些工資更低的國家發展,我們的出口就會受到影響,這是影響經濟發展反映的是勞動力。
第三個指標是資本的收益也在開始下降,反映在投資率。增量資本產出率,什么概念呢?就是每增加1億元的GDP所需要的投資,這個差不多快1個GDP需要9億元的投資,9倍了。這反映投資的效率也在下降。所以三個指標都會影響到未來我們經濟發展的速度,對未來的判斷,更多的人判斷在6.5,或者6-7之間的水平,比過去的發展速度還要下降。這種下降就會影響到商用車,商用車和GDP關聯度很高,從92年到今年二十多年的數據來看,它倆的關聯度非常高,GDP往下走它就往下走,GDP往上走它就往上走,而且GDP增長快的年份就非常快,這是商用車的總體。這是重型卡車,波動幅度更大一點,但GDP高峰年份重型車就是高峰,高峰就是07年,增長非常快,2010年重卡又是一個高增長,關聯度很高。所以未來我們的經濟是減速的,未來重型卡車的需求也會減速。
第二個是增長動力的轉型,這個變化也比較大。這張圖上面有三個數據:凈出口、投資、消費。把GDP的增長率分成這三個的貢獻,過去這些年,特別是02年到07年,我們出口的指標對整個經濟發展的貢獻是很大的,像2007年這個數字大概在1.5,2006年是1.9,但是這幾年的增長動力減了,進口比出口還要多。另外這條曲線可以看出來,淺色部分是投資拉動每一年經濟增長的部分,2007年大概投資拉動的6.2個點,6.5個點消費,這兩年慢慢投資的拉動作用減弱。未來大的變化比較難,出口也在減。投資和重型卡車關聯度非常高,03年到09年,或者2010年,這幾年我們投資的速度高的30還要多一點兒,低的也要25,這個速度非常快。今年1-9月份已經逐步下降,去年是15.7,今年已經下降到10.3了,這個速度降的非常快,所以今年我們的卡車變化非常大,這種宏觀背景下重型卡車市場那就是自然的現象,跟高的時候相比投資速度只相當于那些年的三分之一了,投資一下降還會帶來其他一系列的變化。
下一步的投資速度再想恢復到以前那么高的水平比較難了,我們今年房地產投資大概只有4%左右,比這個還要低,制造業投資三大塊:一塊是房地產,一塊是制造業,這種產能過剩背景下我們制造業投資也上不去,最能上去的就是地方政府搞的基礎設施投資,但是那個部分現在受制于資金約束,所以整體來講投資未來的變化可能要靠消費拉動更多一點。這種轉型背景下它還會帶來其他的變化,投資一下降以后,增長動力一變化以后,比如鋼鐵,01年到07年,粗鋼的產量每一年的增長率都在20%左右,非常非常快,1噸鋼,鐵礦石,煤,還要運出去,比如水泥,01到07年,那一輪經濟增長高峰,它也是百分之十幾的增長速度,現在都已經掉下來了,今年水泥的產量只有2.4%,這個運輸量也會下降。煤炭那幾年也非常高,今年負增長,去年0.7,今年山西、內蒙、陜西這三個能源大省它的經濟發展速度就會受影響,卡車需求一定是不好的。鐵礦石那幾年的速度也非常快,現在都已經下來了,增長動力的轉型會影響到運輸的強度,同樣是1億元GDP,這個變化就比較大,動力轉型了,直接影響到車。
我們再看看投資和重型卡車的關聯度,也是非常高,同步往上走,同步往下走。第三個未來的變化是經濟的轉型升級。轉型升級背后的根本原因不是國家怎么去喊口號、發指令和通知,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均GDP水平的提高。我們國家喊產業轉型升級,喊了大概30年了,但是轉型升級沒有這么快,只要有產業需求,有那樣的結構和資源稟賦,結構就是那樣的,升級很難。但是今年人均GDP要達到八千美元,到2020年差不多要到12000美元,它的背后有兩個就要發生變化:第一是老百姓消費會由物質消費為主體逐步轉到服務消費,像現在我們買車的,買用的,這些錢已經占的比例很低,現在房子、車都有了,再下一步就是醫療、教育、旅游,這種消費會增加,這是發展階段帶來的,哪個國家只要到了人均GDP現在這個水平,服務的消費都要上去,服務業的產值占整個GDP的比重就會提高,它提高就會帶來運輸的下降,運輸量主要在一產和二產,隨著收入水平提高更多消費轉移到服務業,同樣6.5%的GDP增長貨運量就沒有以前那么快了。這是產業結構帶來的一個變化。第二個變化是在物質消費里邊,二產逐年下降,特別是這幾年,最高峰大概在47%左右,去年掉到42.6%,第二產業在整個GDP里的比重。第三產業的比重在迅速提高,現在到48%,很快可能就會超過一半,在很多省市里面已經超過一半,北京、上海超過70%,這個比重已經發生了變化。隨著人均GDP的提高,三產的比重會有一個迅速擴大的過程。
另外一個變化,同樣是物質的消費,它高附加值那種產品的比重會提高,低附加值的比重會下降。比如說我們買衣服,以前你收入低的時候花100塊錢買一件襯衫,等收入高了可能買200塊錢的,你同樣一件消費,物質的比重提高了,未來的發展不可能再靠數量,一定要靠價值量的提升。吃飯也是,以前收入低的時候10塊、20塊吃一頓飯,現在在北京吃一頓飯差不多一二百塊錢。實際上也是物質的量沒增加,但是價值量上去了,未來我們的經濟發展這樣的產業會越來越多,消費是這樣,低附加產業轉走了,沒有競爭力,我們生產的高附加值。帶來的結果是同樣是二產,還是42點幾,GDP是價值量,比重也是,里邊運輸的量也沒有那么高了。所以這就是我們說產業轉型升級也會對我們的發展主要是降低運輸強度,如果GDP還是6.5,由于產業結構的變化,使得運輸量跟不上GDP的增長率,也會影響到我們重型卡車的需求。
第四個是市場的力量在強化,未來會發展。市場力量強化之后就一定會是一個效率的提升,這是毫無疑問的。比如說政府、國有企業、私營企業,政府的效率肯定比國有企業低,國有企業效率比民營企業低,這是基本規律。市場化的未來就意味著效率的提升。我們舉一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看看這個行業的效率怎么變,其實其他行業都是一樣的,電子商務是純市場機制的行業,這兩年發展速度非常快,規模已經是13.4萬億,網絡購物的規模是28211億,人群現在已經到3.8億人用電子商務的方式買東西,市場增長速度非常快,市場規模都在30%幾、20%幾的發展。快件的數量,現在139.6億件,這是去年,這兩年電子商務發展非常快,這個行業里已經產生了一批專業化的運輸公司給他們做服務,像比較有名的德邦這些公司非常好,已經成長起來。這些公司跟以前國有的公司是完全不一樣的運輸模式,他們非常講究效率,中轉站設在哪比較好,比如有的說把中轉站設在鄭州,他們做的規劃都非常好。另外,運距和用什么車也是非常匹配,如果是個體運輸戶的時候考慮不到這么多,現在更多的已經是公司化運作。比如說一千多公里以上的這種車型叫干線,用甩掛的方式,一個牽引頭帶兩到三個,這樣的車他們就精打細算,一定要買進口車,基本上是沃爾沃、奔馳、斯堪尼亞。這是1000公里干線,它要求發動機長時間運轉還沒有問題,這樣的運輸國產就不行了,國產的發動機做不到,長時間高速運行還不行。比如800公里到1000公里的,還有另外的運輸方式,是不一樣的,這種運輸方式比如你貨運量大量增長不一定牽引頭那么大增長,如果運輸量發生在這,運輸量增加,車就不會相應那樣增長。如果發生在這個地方,800公里到1000公里,這段時間的車運輸多,現在主要用的是牽引頭和掛車放在一起的車在運輸。我們去調研,如果這塊運輸量再加大的話它會用牽引車去運輸,一旦用牽引頭去運輸的時候車的數量就會下降。總體來講,這個行業非常講究效率,高度市場化的一個行業,使得我們整個社會效率就會提升,效率提升的結果也會影響到數量就不需要這么多了。
從四個趨勢來判斷,未來重型卡車會有幾大趨勢:第一個趨勢,速度比較低,想再恢復到以前的狀態幾乎不可能了,包括GDP減速,動力轉型,產業升級,運輸效率提升等等,導致未來商用車增長速度不像以前那么快。這是重型卡車,將來也是一樣。第二個是產品技術升級,這個也會加速,因為產業在升級,動力在轉型,粗放型的物資量會減少,導致將來我們這個產業產品本身也要進行升級。這種運輸產業結構的變化會導致產業升級,其實我們這個升級趨勢已經非常明顯了。這是過去六年的數據,越高價位車的比重提高的越快,說明這類車增長速度快,這是重型卡車,這是牽引車,它的份額在提升。這就是我們經濟轉型和重型卡車的關系,四個轉型的趨勢影響到卡車的兩個趨勢,速度要下降,產品技術要升級。這就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內容,謝謝大家!
提問:
一直以來大家都在討論中國汽車市場什么時候會出現飽和。現在的商用車市場只占中國整體汽車市場的15%,而重型卡車在整個商用車市場也只占15%左右。中國重卡市場什么時候會飽和?幾年是否已經探底?還是說明年將繼續出現下滑?今年重卡市場可能也就達到50萬輛這個級別。
徐長明:
這個問題是非常難回答的一個問題,做預測非常難。前年的量是70萬輛,去年是65,今年我們估計大概在四十五六,從最高峰的100萬輛的需求下降到不到50萬輛,這個下降還在過程之中,還不一定能止得住。因為這兩年主要是經濟在發生變化,我們看投資最高峰到了30,今年不到11%,相當于三分之一的量。如果明年的經濟接著再往下走,可能重卡的需求還要滑一點。但未來的前景,結構調整到一定水平之后,未來的經濟基本上按照這樣的結構去發展,隨著經濟總量的提升,重卡還有回升的過程,但是現在處在下降階段,到底飽和點是多少確實很難預測,有很多因素,取決于GDP的速度,取決于經濟結構、投資的速度,很多很多方面。所以我們說預測確實比較難,但是近期還會有點下降,結構調整到位之后,隨著GDP總量提升,還會往上走。
提問:
我們的演講當中提到了兩點,一個是電子商務的發展,另外一個是高速鐵路。昨天的晚宴上我們談了一些傳統貨物運輸模式,比如可能轉向高鐵,您覺得一個是電子商務的抬頭和快速發展,另外一個是其他的一些替代性的交通模式,對于我們的重卡行業有什么樣的影響?
徐長明:
這個問題我覺得也是很重要的,商用車和乘用車都一樣,都面臨這樣的情況,制造成本的上升,標準法規升級,消費在升級,我們國內的企業怎么去應對,最近我們對乘用車企業做了一次調查和研究,自主品牌的乘用車在整個乘用車的份額在迅速下降,今年有一點好轉,有特殊的因素,SUV。我們覺得最關鍵的是我們自主品牌乘用車要找到一種比較好的組合,在質量、成本跟服務這三方面找到很好的組合,有這樣的組合就能獲得很好的商機。比如上汽通用五菱,那個細分市場里面它的產品組合的是非常好的,其他還有一些企業也是做的很好,我想商用車企業和乘用車不一樣。商用車本土品牌企業是處在優勢地位,進口商用車里邊,特別是重型卡車,它占的份額還很少,目前主要用于1000公里以上的干線運輸,我們國內的本土企業重型車主要能夠順應這個市場的發展,把質量提上去,還能夠把成本有效的控制,我覺得就可以在這個市場里占到主體地位。最近我們也在調查,比如800-1000公里以內的,他們也在準備找國內自主品牌的企業做干線運輸。但是成本怎么控制這些企業要想辦法,有的是通過規模降成本,有的是通過技術降成本,或者通過大規模的合作。
總的來講,國內的企業必須在產品技術、產品質量上要適應市場需求,這是毫無疑問的,如果不在這方面做,還靠原來的低成本競爭,在那樣的技術水平上競爭,可能會越來越危險。這是一個。我想總的來講,它必須不斷的適應消費者,買車的這些用戶的需求,適應這個需求,成本想辦法控制得住。這是我的一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