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當來自部、省、廳、企的代表共同按下福建省交通物流交易平臺正式上線的啟動按鈕,一雙無形的翅膀仿佛正在福建物流行業的天空奮力張開。
這個新鮮出爐的平臺究竟具有怎樣的吸引力?它又能給福建交通物流行業帶來怎樣的改變?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專訪了福建省交通運輸廳廳長張兆民。
物流強省戰略的重要一步
全省貨運經營業戶12.3萬家,其中個體經營業戶11.6萬家,占93.9%;自建信息化系統的貨運企業200余家,僅占全省經營業戶數的0.16%。在這組數據背后,是福建交通物流轉型發展亟需突破的瓶頸。
張兆民告訴記者,近年來,福建省交通物流業雖有長足發展,但經營業戶“小、散、弱”的狀況仍比較嚴重,信息化建設滯后、水平低,阻礙了行業發展,因此,亟需推動互聯網技術與交通物流業深度融合,促進行業生產方式、組織方式創新,提高整體效率。
福建并不是傳統的物流強省,但近幾年,隨著福建發展環境的不斷優化,尤其是“一帶一路”、福建自貿區等國家戰略的落地,為福建交通物流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但同時,也對交通物流行業的現代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張兆民認為,“互聯網+交通物流”既是交通物流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趨勢,也是福建物流發展“彎道超車”的最佳契機,通過提升行業信息化“軟實力”,發揮后發優勢,帶領福建邁向物流強省。此次福建省交通物流交易平臺正式上線,正是其中重要的一步。
“以信息化、智能化引領交通物流業轉型升級,也將為福建交通運輸現代化提供一個可貴的范本,助推‘新福建’和自貿區建設,使交通真正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他說。
打造立體式物流信息服務體系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企業對物流信息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豐富,單一的服務模式很難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因此,福建在打造物流信息服務體系時,遵循了分層級、立體式的理念。
據張兆民介紹,福建物流信息服務體系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建設。第一層面是政府建設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為全社會提供行業公共信息查詢和數據支持,制定行業誠信和標準體系。
第二層面是本著“政府牽線、企業搭臺、市場唱戲”的原則,支持物流信息化平臺服務商建立交通物流交易平臺,為福建省物流企業提供線上物流交易、供應鏈優化、金融等服務。從2014年開始,經過反復調研與篩選,福建省交通運輸廳最終選擇卡行天下、傳化物流、海西物聯網研究院三家知名的物流信息化服務商,因為他們對交易資金、貨物安全和物流服務質量管控較嚴。經過一段時間建設,三家平臺服務商均已實現本土化。
第三個層面,則是指導鼓勵物流企業加強自身信息化建設,引導企業提檔升級。
張兆民特別強調,在整個體系中,交通物流交易平臺至關重要,因為它“上接政府的公共信息平臺,下聯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是整個服務體系承上啟下的關鍵性環節”。
政企合作 市場唱戲
在此次福建交通物流交易平臺的建設過程中,政企合作是一個突出的亮點。改變傳統的“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模式,提倡“政府牽線、企業搭臺、市場唱戲”,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和政府的引導作用,真正發揮平臺的效益。
張兆民表示,對于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來說,應進一步解放思想,支持、引導各種類型平臺服務商進入福建省交通物流市場,積極倡導“公正、公平、公開、透明”的市場氛圍,爭取交通物流交易平臺享受福建省出臺支持物流業發展的相關優惠政策。
對于平臺服務商來說,應認真保障平臺交易貨物、資金、信息安全及平臺健康運營;充分運用市場手段,推廣、應用交通物流交易平臺,盡快形成市場效益。同時,應積極對接福建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為政府及行業管理部門提供行業經濟運行數據支撐。
對于物流企業來說,應根據發展需求和自身業態,積極加入交通物流交易平臺,規范誠信經營行為,共同推動福建交通物流業發展。
對于平臺的未來,張兆民很有信心:“通過物流信息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力爭到2018年底,使福建省交通物流行業整體信息化水平位居全國前列,社會物流成本占GDP比值顯著下降,構建完善行業誠信和標準體系,形成‘公平、公正、誠信、規范’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