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商與浙商、晉商、徽商、粵商一起并稱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五大商幫。在商人圈子里曾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讓世界記住中國的品牌只有一個半,一個是青啤、半個是海爾。這世界公認的一個半名牌皆出自山東,也足見魯商在中國商業史上的地位。那么是什么讓魯商能夠得到世界的認可?日前,中國重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馬純濟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就表示,正是山東商人骨子里的誠信為魯商贏得了世界的尊重。
誠信、友善、創新、和諧讓山東商人立足世界
中國重汽雖是國企,可它的前身卻是濟南汽車制造總廠。它的掌門人馬純濟出生于山東章丘,是一個地道的山東人。所以,中國重汽組建之初,就被深深地打上了魯商的烙印。從剛接手企業時的負債累累到如今全國重卡行業的排頭兵,已經在商圈里摸爬滾打了十幾個年頭的馬純濟接觸過來自五湖四海的商人。“每當有外地商人跟我說,跟你們山東人合作放心時,我就打心眼里高興。”馬純濟告訴記者,這樣一句簡單的話語是對山東商人至高無上的肯定,也是一種榮耀。
2014年9月,山東省實施“厚道魯商”倡樹行動,提出樹立友善、內斂、敦厚、誠信、責任、創新、包容、和諧的新魯商形象。其實,歷史上的魯商也一直給人留下誠信、友善、和諧的形象。“誠信是什么?從經商的角度來講,誠信是商業基礎,是一種商業道德。友善是什么?友善是創造和諧范圍的基礎、是相互尊重的態度,企業與企業間只有營造一種和諧范圍,才能實現共贏。”馬純濟告訴記者,創新提升發展新水平,用新的成果去奉獻社會,這是山東人的經商之道,也是中國重汽的經營之道。
“正因為如此,我們山東人不論走到哪里,都會帶動當地的和諧經商范圍。”馬純濟表示,這些才是山東商人能夠獲得全國乃至世界尊重的根本。
“厚道魯商”精神曾將中國重汽從破產的邊緣拉了回來
歷史上的中國重汽,有過生產出我國首輛重型卡車和被中央直轄過的輝煌,但更多的是失敗的苦澀。2000年前后,因為公司發展不到位,趕不上市場經濟的步伐,中國重汽幾乎到了破產的邊緣。采訪中,馬純濟曾用“滅頂之災”來形容那段不堪回首的過去。
不過,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如今的中國重汽已重新成為全國重卡企業的排頭兵。它在我國重型汽車行業中具有明顯的技術和市場領先優勢,產品暢銷國內外,出口世界90多個國家,已被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確定為國家汽車整車出口基地。
說起這段經歷,馬純濟表示,中國重汽起死回生靠的是魯商文化打下的基礎。正因為不斷學習魯商精神,中國重汽才有了一支注重誠信的職工隊伍。“我們職工隊伍尤其是骨干隊伍深受黨的教育,愛國愛崗,講究誠信。”馬純濟告訴記者,在中國重汽,不管是誰,只要說了的事就得做。
“一個人是為了誠信而活著,你說過的要算數,你說過的話要兌現,既然承諾了,你就要為承諾而努力,我們的優勢在于員工這種良好的精神狀態。”也正是有了這樣一支自強不息為了目標而不懈努力的員工隊伍,中國重汽才能夠領先全國。
雖然有了一支戰無不勝的員工隊伍,可馬純濟依然不滿足,他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如何引進新的人才。“雖然我們現在發展形勢還不錯,可距離世界先進企業還有不小差距。”馬純濟分析認為,與世界頂尖企業的差距主要是因為人才隊伍還不夠強大。“我們創新能力還不夠強,所以我們要在創新能力人才建設方面不斷提高,去爭取新的發展,去實現新的目標。”
把“厚道魯商”融進企業文化,把中國重汽打造成世界的品牌
也許在外人眼里,如今的中國重汽已經足夠輝煌,不過馬純濟還是在探索著如何把中國重汽打造成世界品牌。“盡管我們已連續10年在行業當中出口都是首位,但中國重汽在全世界的品牌知名度并不高,信譽度還遠遠不如一些跨國公司。”馬純濟認為,未來自己要做的就是探索如何把“厚道魯商”文化和中國重汽品牌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讓企業整體上一個新臺階。
借助“一帶一路”和“自貿區”戰略,來積極發展國際道路,實現一個具有民族自主品牌、民族自主產權和國際先進水平的現代化中國重汽或許才是他的終極目標。